5月22日,由四川省環保產業協會水污染防治委員會、E20環境平臺聯合主辦,四川環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水十條”解讀及產業座談會在成都匯融國際A座多功能廳圓滿召開。水十條發布后, E20環境平臺第一時間發布相關信息和解讀,并先后在北京、上海、長沙、福州等地舉辦了系列環境戰略沙龍,與政府、企業一起詳解水十條,成都已經是本次“水十條”系列解讀沙龍的第七站,也是本次系列解讀沙龍的收關站。
本次沙龍邀請到四川省環保廳副廳長鐘勤建;四川省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邵志軍;E20 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總編、E20研究院院長傅濤;E20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代維昭;四川環能科技董事長倪明亮,以及各產業學會專業委員會和四川環保企業代表一同解讀和認知“水十條”。
代維昭對“水十條”發布的背景、起草過程、內容及亮點進行了全方位介紹。他以五大維度為基礎,總結8大觀點,分析了“水十條”可能帶來的產業機會。
第一,甲方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治理都有壓力。環境總需求市場空間很大,但商業模式還不太成熟。第二,“水十條”的出臺,進一步印證了以環境質量和環境效果為核心的環保時代已經到來,“水十條”從整個環境管理的方式上做了改變,這將推動環境績效合同服務和綜合環境服務的出現。第三,環保產業越來越受關注,產業要做大做強,首先要重視金融與環保的融合,其次是要開發經營權益捆綁,還要加強推進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第四,“水十條”落地需要創新治理模式,環境醫院呼之欲出。第五,環境企業更需要借力資本,實現跨越式發展。第六,“水十條”實施對環境企業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環境治理效果需求,環境企業將在競爭中趨向于更加專業化、極致化。第七,環境產業從B2G到B2C的轉變,企業要處理跟政府的關系、跟民眾的關系。第八,巨大的市場機遇及極致化的治理要求,決定了優秀的環境企業一定要通過合作,搭建自身的企業生態系統,才能不斷領跑。他表示,希望搜集更多企業界的聲音,促進“水十條”的更好落地以及相關配套的出臺。
傅濤指出,“水十條”中,政府第一次把各個職責部門明確寫在200多項措施之后,各個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根據相關測算,“水十條”涉及的工業水污染治理、城鎮水污染治理、農業污染治理、港口水環境治理、飲用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環境監管等方面,到2020 年,完成“水十條”相應目標需要投入資金約4-5萬億元(其中近三年投入約為2萬億元),需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約1.5萬億元。如此大的資金需求,僅僅依靠產業界的力量,離幾萬億還有很大差距,解決巨量資金投入,需要金融創新,必須要有盈利通道,以及商業模式創新。“水十條”是供需政策,接下來還會有一些相應的配套政策出臺,環境產業在重置當中。
在分析和解讀基礎下,沙龍現場,與會政府和企業代表討論熱烈,都從產業發展角度闡述了各自對“水十條”落地的觀點和看法。(發言為現場整理,未經發言者審閱):
四川省廳污防處: “水十條”出臺以后,四川省也在做相應的實施細則,要把“水十條”逐條落實。通過今天的交流開拓了思路,有益于實施方案的更好落實。初步考慮認為,結合國家的目標任務,現在四川省涉及到全省目標制定,任務明確,包括相應要求提出,包括標準區域劃分,包括細化的時間表等等,工作路線要明確體現。另外涉及到績效考核,對地方政府督政等都要統一考慮。
當然這其中,我們也要對一些工作進行完善。第一,“水十條”出臺后,壓力的傳導還不夠,高層很熱,中間也很重視,但到市縣政府以及相關的責任部門動力和熱情還不足,這也是未來的重要工作抓手。第二,涉及到重點行業標準方面,我們的初步想法,省的實施方案可能單獨制定一個標準,比如在一些重點區域等,某些指標排放量可能加嚴。第三,涉及到具體流域功能劃分,要結合到“水十條”進行調整和強化。第四,涉及到意識和理念,“水十條”提的目標任務要如何落地,還需要物質支撐、技術創新,需要運用市場機制,本次沙龍對我們有很多啟發。第五,資金技術人才短缺的困難。
四川省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邵志軍: 未來企業競爭可以用一縱一橫來詮釋,對于多數企業來講可能是一縱,就是每一個企業必須有一招鮮。一橫,指的是環境綜合服務,就是環境綜合服務承包商,把一個地區或者一個流域的所有環境問題綜合治理,這類公司估計不會很多,更多是小型的,有技術作為支撐。在專業化基礎上,精細化基礎上,如何處理企業之間的關系,如何讓企業找到最合適的合作伙伴,應該是大家錯位發展,各展所長。
海天水務副總經理孫曉航:“水十條”打開了行業的需求,但是需求怎么落地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水十條”本身非常新,把以前通過單一指標進行環境的判斷變成了以追求綜合的效果作為環境的判斷,而且在整個238條里面每一條落實了相關部委和責任部門,但這些部委怎么協作,讓水十條真正落地,我覺得任重道遠。“水十條”刮起了環保行業的春風,但還需要真正的相關配套政策努力,以及各個產業單位的共同努力。作為企業我們要引導政府,積極提出需求。
蜀望建設企業代表:聽了水十條的解讀,了解到這個市場是非常巨大的,包括污染防治、污染修復等等,市場潛力非常大,前景也非常好。“水十條”與以往政策文件不一樣,責任細化到各個部門,可操作性非常強。國家也非常重視,拿出很多優惠政策,鼓勵公司去做。但是國家是缺錢的,不可能拿出很多錢來做,所以經營模式上走PPP模式,我想四川省環保協會應該對省產業發展有一個指導,雖然現在產業蛋糕很大,但怎么去入手,怎么去切蛋糕,未來企業發展可能還比較茫然。
經過討論和思想碰撞,與會者一致認為,要落實好“水十條”需要依靠政府、企業、資本、公眾共同推進。未來“水十條”落地的多個環節,都應該有產業界的身影,水十條”的更好落實,需要企業界能夠建言獻策,積極參與到政策的制定、監督與實踐中。
四川環保界共解“水十條”:產業發展迎來下一個風口
時間:2015-05-28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汪婷婷 李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