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為推進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國務院、國家財政部先后出臺了《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政策,并在今年試點加快推廣實施。據悉2015年以來,各省已公布的PPP項目計劃投資總額已突破萬億元。
現在政府推行的PPP模式,是國際發達國家通行的一種模式,廣泛應用于交通、衛生、教育、供水、廢水處理等社會公共建設領域,采用股份制運行方式,將社會資源最優配置,雙方紅利同享、風險共擔。這就為建筑企業實現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改善自身經濟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擴大社會知名度、影響力,提供了契機。當然,建筑企業對項目建設輕車熟路,但公共設施進行長期運營則是新課題、新挑戰,故在跨入政府PPP項目前需要做好系列功課。
首先,面對來勢迅猛但又不太成熟的國內PPP項目市場,建筑企業應態度積極、下手謹慎,要圍繞該項目能否實現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贏目標三方面進行考察。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在銀行的信貸融資能力選擇PPP項目,然后進行可行性調研。其次要了解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類似項目的運營情況,對比國內項目所在地人均收入狀況、生活習慣、居民普遍道德水準以及國家財政補貼標準,給出項目運行所產生的一系列前瞻性參考數據。PPP項目政府一般持有51%股份,擁有話語權,建筑企業還必須考察項目所在地政府以往所簽重大合同的履約表現以及對城市綜合管理績效,給出合作風險的參考數據。另外,在與政府合同商談中,要根據權益、風險對等原則合理劃分好雙方承擔的權益風險。PPP項目建成后要管理運營若干年,這些都是建筑企業的短板,故企業應及早在內部開展針對性的業務培訓,打造自己的專業人才隊伍。
PPP項目撲面而來,建筑企業應及時轉變經營理念,快速提升相應素質,在控制好風險前提下,張開雙臂迎接這一發展機遇。
PPP撲面而來,企業如何擁抱
——新課題從建筑業說起
首民 海花 來源:陜西傳媒網-陜西日報 2015年06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