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污水奔騰,兩邊是莊稼。
湯陰縣污水處理廠流出的污水
|
記者高志強實習生牛靜芳王亞楠文圖
核心提示“污水處理廠流出的還是黑水,直接排放入河,這不是開玩笑嗎?”近日,記者接到湯陰縣多名村民打來電話反映,稱湯陰縣城內的部分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污水處理廠排放出的未經處理的污水,都匯流進一條臭水溝內,臭水溝的水流進永通河,最后在永通河下游處都流入了湯河內,造成了湯陰縣母親河湯河被嚴重污染,家距河近的居民根本不敢開窗。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記者調查河水黑灰色沿堤步行2公里臭味不絕
7月29日10時,湯陰縣伏道鎮東關莊村北,記者驅車途中見到一座石橋。打開車門,一股濃重的藥味夾雜著莫名臭味撲鼻而來。石橋下,流水呈灰黑色,突突地向東流去。
因河堤較窄,記者棄車步行沿河堤西行,近2公里而臭味不絕。至伏道鎮小屯村南橋,橋下污水正從西、北兩個方向流過來。
記者又步行北上。路邊休息的張姓老人說:“這污水流了起碼二三十年了。從北來的污水是附近的一所污水處理廠流出來的,另一邊的污水是西邊工業園區內的某企業排放的。干旱的時候,村民就用這水澆田。”
“那種出來的糧食敢吃嗎?”記者問。
“吃,它對人身體是會有一定的影響,不過都是村兒里的人,誰會那么講究嘞。”張大爺呵呵一笑。
記者驅車至湯陰縣眾品大道,發現高架橋下有一條隱蔽在兩岸玉米地的臭水溝。記者步行70米,找到另一條寬2.5米、自西向東的分流水溝,溝內水源方向為此地向西的湯陰工業園區,右側的河溝則來自埋在公路下暗管道內。
污水處理廠每天只能處理2萬噸已超負荷運轉
11時,湯陰縣污水處理廠大門西500米處,記者看到廠墻外有個污水排口,污水處理廠內的污水正在源源不斷向外排放,直至公路下的管道內。
附近居民說,排污管道是埋在公路下的暗管,向南延伸到伏道鎮東關莊村附近的溝渠內。
污水處理廠的王姓女廠長說,廠墻外的那個并不是污水排口,而是泄洪渠。當暴雨來臨雨水增多或者污水處理不掉,便由此排出。污水處理廠的處污能力有限,每天只能處理2萬噸污水,目前已超負荷運轉,每天處理2.1萬噸左右污水。但現在每天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太多,廠里沒辦法,處理不了的污水只能讓它溢流出去了。
每天流入該廠的污水有多少?王廠長表示不清楚。
王廠長帶領記者參觀了湯陰縣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監控系統。系統數據顯示,污水處理廠每小時處污800多噸,一天24小時不停作業,每天處污量共計2.1萬噸左右。
記者再調查污水流入永通河最后匯入湯河
污水處理廠內流出的未被處理的水去了哪里呢?
7月30日17時20分,記者再次聯系上王廠長。王廠長表示,該廠處理達標的水有百分之八九十都回用了,剩下的水“排出去了”。當記者追問排到了哪里時,王廠長立即又改口稱,基本上百分之百已經重新利用了。
7月30日15時,湯陰縣菜園鎮前高漢村雙石橋的永通河與湯河的匯流處,記者現場看到,一條大河呈現兩種顏色:北邊的湯河較清澈,自西向東流的永通河呈明顯的黑色。黑色河水源源不絕地向湯河下游流去,散發出惡臭,蚊蠅四處亂飛。
雙石橋上有十幾名乘涼的村民。村民們稱,橋下的永通河已經臭了二十幾年了,烏黑的河水是湯陰縣城內的一些廠里流過來的,早上和晚上滿村都彌漫著臭味,而且蚊蟲特別多。
“從河兩邊的井里打出來的水還能聞見臭味呢。”村民李老先生說,干旱時,河水上游的村民們就用黑水澆地。
湯陰縣環保局污水處理廠處污能力不夠正在建新廠
湯陰縣為何污水流了這么多年沒有得到治理?有多少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7月30日16時,記者來到湯陰縣環境保護局,門衛稱局長都不在。記者撥打有關領導電話,吳局長電話無人接,姓花的副局長表示在外辦事。
17時30分,該環保局一名姓靳的工作人員打來電話。
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湯陰縣每日排放的污水有五六萬噸,但該縣只有2座污水處理廠,一座每日處理污水1.5萬噸,另一座每日污水處理量2萬噸,遠遠達不到要求。由于現有污水處理廠處污能力有限,致使污水直接排放影響了河道水質。為了解決治污問題,他們正在建一個新的污水處理廠,日處污能力2萬噸。
同時,該工作人員還表示,現在他們正在與韓國一家企業,在永通河上合作一個治理河道污水處理的實驗,一個月后拿出一個方案,如果實驗成功的話,他們將會合作對河道污染進行治理。
污水廠直排黑水污了湯河永通河(組圖)
2015-07-31 來源: 大河網-大河報(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