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學院師生參與天津港“8·12”爆炸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環境學院2015年8月26日電(通訊員 劉秋琳,劉夢)8月12日,天津港國際物流中心區域內的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舉國震動。事故發生后,環境保護部立即啟動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師生第一時間積極投入到應急處置任務中,主要在水環境質量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臨危受命,環境學院師生第一時間奔赴應急一線
事故發生后,在環保部的部署和要求下,環境學院師生迅速對爆炸后可能發生的次生污染問題展開研究。環境學院教師邱勇和博士后常風民連夜組織實驗技術人員探索消除污染工藝方案的試驗,為現場救援提供了技術支持;環境學院李廣賀教授、王凱軍教授和陳超副教授及學生等10余人立即趕赴爆炸事故現場,配備實驗和檢測設備,直接參加到救援一線。本次應急處置工作也得到了清華其它院系的支持配合,由于氰化物是控制性劇毒化學藥品,化學系寇會忠教授為試驗緊急提供了所需藥品,保證了試驗的順利進行。
環境學院李廣賀、王凱軍、陳超參加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組織召開的緊急協調會議
攜手并肩,與環保企業合作為應急工作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環境學院配合環保部協調組織四川環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環保企業,即刻提供四套移動式處理裝置支援災區。同時,與環境學院合作運營公共研究平臺的中持依迪亞(北京)環境檢測分析股份有限公司火速組成八人檢測小組,與學院實驗隊伍一同進入現場并連夜開展實驗工作,為推進現場研究團隊工作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撐。
不負重托,污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取得初步成效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保證一滴超標污水不入海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完成這一任務是清華團隊的使命。” 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軍這樣鼓勵大家。在救援現場,王凱軍組織清華大學應急團隊與天津大學等當地科研機構密切合作,確定工程技術方案,研究多種破氰工藝,快速組建污水應急處理設施。為了實時了解現場情況,王凱軍與陳超奔波于擴展區污水處理廠、1號提升泵站破氰設備和東排明渠排海閘口等關鍵地點。
據悉,截止目前,事故區域污水應急處理相關設施已就位,受污染水應急處理工藝已初步確定,改造后的應急污水處理廠即將運行。環境學院在危難之際不辱使命,再次以超越的勇氣和執著的精神,擔負起清華大學應有的社會使命,充分體現了清華環境人的擔當和社會責任感。
供稿:水環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