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李婧 劉茸)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張興凱提問。人民網記者劉茸攝
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張興凱提問到,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治理方法,一些工業廢水處理成本高,難度大。如何采取針對性措施,進一步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工作?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回答問題。人民網記者劉茸攝
環保部陳吉寧部長介紹,工業污染防治近幾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是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內容,從2014年的數據看,工業廢水排放量占整個廢水排放量將近三分之一,有200多億噸,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對低一點,COD排放量大概占13%,工業污染又主要集中在十大行業,主要包括造紙、焦化、印染等等,它們占重點污染企業數大概四分之一,但是排放的污染量,比如說廢水量占45%,COD占54%,氨氮占56%,而且工業污染不同于城市污染排放,有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問題,這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比如2013年工業廢水中揮發酚的排量有將近1300噸,還有五類重金屬,排放量有366噸在里頭。近年來,在推動工業污染防治中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重點行業治理,“十一五”以來修訂了49項行業排放標準,推動重點行業的減排,推動技術改造,前四年里頭總共實施了3700個造紙、印染等重點項目廢水深度處理、治理及回用工程。
第二,推動化工行業園區化、集中化、專業化管理,專業性的工業園區外不得新建、擴建危險化學品項目,現有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要逐步向工業園區集中,要推動產業集約化、生態化,加強園區生態風險防控,統一應急救援。
第三,是加大執法處罰力度,特別是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環保部制定了按日連續處罰等四個辦法,聯合公安部等部委發布了移送行政拘留的暫行辦法。從前7個月情況看,全國范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總共348件,罰款數額達到2.82億,實施查封扣押案件2065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有1347件,移送行政拘留927件,移送涉嫌環境違法犯罪案件863件。
陳吉寧表示,下一步將要按照“水十條”的要求和人大建議,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強重點行業的污染防治,促進工業行業的轉型升級,這里涉及到改造一批、搬遷一批和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是2017年以前完成造紙、鋼鐵、印染、制藥、制革等行業的清潔化改造,水質未達標的地區,新建、改建、擴建上述項目必須實行主要污染物減量置換,其他地區實行等量置換。搬遷一批,是要有序推動或者依法關閉目前城市建成區內的現有的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制造和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淘汰一批,是要完善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目錄,制定分年度實施的淘汰落后產能方案,完不成淘汰任務的地區也將實行暫停審批核準相關行業的建設項目。
第二,加強工業園區污染防治。主要有兩個工作,一是推動企業入園,還是要入園,這個問題就好解決。其他涉及重金屬的項目必須進入工業園,園外的也要逐步搬遷到工業園區,新改擴建項目要明確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來源,不允許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義為企業入園開綠燈。二是集中治理園區的污染,推動園區土地集中化、廢物交換利用、水的循環使用、共用基礎設施,使它們達標排放,2017年底前工業聚集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逾期沒有完成的一律實行環評限批,取消園區資格。
第三,全面推行排污許可,這個也是法律要求的。1.依法核發許可證,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國控重點污染源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試點地區的核發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全國核發工作。2.強化排污許可在水環境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主要是打通和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環評、三同時驗收、排污收費等制度的連接,發揮其核心作用,推動事前審批和事中事后監管的有效銜接,實現全過程監管。3.通過排污許可證推動網絡化和精細化的管理,全面收集摸清工業排污的信息和家底,這項工作已經落實,建設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分流域、分區域、分行業地對污染物排放實行排污許可證網絡化、信息化管理。4.加強環境監管執法,一個是要嚴格環境的監管,逐一排查工業企業的排污情況,對企業實行黃牌警示和紅牌關停。2016年起定期公布環保的紅牌和黃牌的企業名單,禁止無證排放和不按許可證規定排放,同時要推進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聯席會議、聯合督辦的機制。二是要加大執法處罰的力度,推動環保大檢查,保持法律的高壓態勢,形成震懾,我們也要對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履行環保職責進行督查,今年對30%的地級市督查,三年督查完。根據督查結果,采取約談、掛牌督辦、區域限批、行政處罰和移交移送等辦法來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
第四,強化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定期抽查排污單位達標情況,結果也要向社會公布,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落實排污企業單位的主體責任,加強企業污染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自行監測,企業要公開自行監測信息。同時,我們健全舉報制度,環保部有12369環保舉報熱線,今年六五環境日我們還開通12369微信舉報平臺,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推動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最后,加強執法監察能力。落實有關文件要求,加強環境監察執法能力,特別是增強基層一線的執法力量,提升一線人員的素質,提高執法水平,也要利用好科技的優勢,推動自動在線監測,推動無人機巡視監測,建設環保大數據平臺,研究利用新的技術開展流域的水環境監測預警。
(原標題:陳吉寧:2017年以前完成造紙、鋼鐵、印染、制藥、制革等行業的清潔化改造)
陳吉寧:2017年以前完成造紙、鋼鐵、印染、制藥、制革等行業的清潔化改造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于2015年8月29日(星期六)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聯組會議,就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中國人大網](2015-08-29 08:46:06)
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中國人大網將現場圖文直播。
[中國人大網](2015-08-29 09:03:49)
聯組會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主持。
[張興凱](2015-08-29 10:43:50)
我問的是工業污染防治的問題。今年4月2日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稱“水十條”,其中的第一條第一項就是狠抓工業污染防治,這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工業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視,也充分顯示了做好工業污染防治工作的極其重要性。近年來我國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也取得了老百姓看得見、技術上可評測的成效,彩色的河流基本看不到了,強烈刺激性的溝、塘也少多了。但是在執法檢查中也發現,工業污染物危害還較為嚴重,我認為現在污染最核心、最重要的問題是工業污染,最惡劣、最嚴重、最可怕的也還是工業污染。一個企業可以把一條江河全部污染掉,一座礦山可能挖斷一條水脈,一個工業園區可能威脅著幾十萬人,甚至幾百萬人的水源地安全。部分企業排污明渠變為排污暗管,偽造或者篡改監測數據,異地傾倒廢水,躲避監管,和監管部門玩貓捉老鼠的游戲。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治理方法,一些工業廢水處理成本高,難度大。我的問題是如何采取針對性措施,進一步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工作?
[沈躍躍](2015-08-29 10:44:07)
這個問題涉及到幾個部門,先請環保部陳吉寧部長回答,工業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長、科技部萬鋼部長做補充。
[陳吉寧](2015-08-29 10:44:31)
工業污染防治正像您剛才說的,近幾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是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內容,從2014年的數據看,工業廢水排放量占整個廢水排放量將近三分之一,有200多億噸,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對低一點,COD排放量大概占13%,工業污染又主要集中在十大行業,主要包括造紙、焦化、印染等等,它們占重點污染企業數大概四分之一,但是排放的污染量,比如說廢水量占45%,COD占54%,氨氮占56%,而且工業污染不同于城市污染排放,有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問題,這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比如2013年工業廢水中揮發酚的排量有將近1300噸,還有五類重金屬,排放量有366噸在里頭。陳吉寧近年來,我們在推動工業污染防治中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重點行業治理,“十一五”以來修訂了49項行業排放標準,推動重點行業的減排,推動技術改造,前四年里頭總共實施了3700個造紙、印染等重點項目廢水深度處理、治理及回用工程。第二是推動化工行業園區化、集中化、專業化管理,專業性的工業園區外不得新建、擴建危險化學品項目,現有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要逐步向工業園區集中,要推動產業集約化、生態化,加強園區生態風險防控,統一應急救援。三是加大執法處罰力度,特別是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環保部制定了按日連續處罰等四個辦法,聯合公安部等部委發布了移送行政拘留的暫行辦法。從前7個月情況看,全國范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總共348件,罰款數額達到2.82億,實施查封扣押案件2065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有1347件,移送行政拘留927件,移送涉嫌環境違法犯罪案件863件。應該講,對提高新環保法的法律震懾、權威性起到很好促進作用。
[陳吉寧](2015-08-29 10:44:48)
但是當前我們也看到,工業污染防治存在這么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工業結構產業布局不合理,結構性污染特征特別明顯,造紙、食品加工、化工、紡織等行業占污染排放量一半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沿河沿江區域。比如說成渝經濟區46%的化學工業布局在岷江、沱江一帶,42%的化學工業沿長江干流布局。另外,工業園區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存在環境安全和健康風險隱患。
[陳吉寧](2015-08-29 10:45:03)
第二是生產工藝技術水平還有差距,我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是世界先進水平的二至三倍,兩高一資企業和落后工藝設備存在比較普遍,不少企業也存在著超標排放的問題。還有是監管能力不足,大概全國有6萬多環境監察人員,他們要負責上百萬家工業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執法要求必須至少兩人同時到場,所以每人大概要負責幾十家企業,目前看人手嚴重不足,再加上企業自身的環境管理水平弱,工業污染監管上還有薄弱環節。
[陳吉寧](2015-08-29 10:45:18)
下一步我們要按照“水十條”的要求和人大建議,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強重點行業的污染防治,促進工業行業的轉型升級,這里涉及到改造一批、搬遷一批和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是2017年以前完成造紙、鋼鐵、印染、制藥、制革等行業的清潔化改造,水質未達標的地區,新建、改建、擴建上述項目必須實行主要污染物減量置換,其他地區實行等量置換。搬遷一批,是要有序推動或者依法關閉目前城市建成區內的現有的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制造和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淘汰一批,是要完善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目錄,制定分年度實施的淘汰落后產能方案,完不成淘汰任務的地區也將實行暫停審批核準相關行業的建設項目。
[陳吉寧](2015-08-29 10:45:36)
第二,加強工業園區污染防治。主要有兩個工作,一是推動企業入園,還是要入園,這個問題就好解決。其他涉及重金屬的項目必須進入工業園,園外的也要逐步搬遷到工業園區,新改擴建項目要明確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來源,不允許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義為企業入園開綠燈。二是集中治理園區的污染,推動園區土地集中化、廢物交換利用、水的循環使用、共用基礎設施,使它們達標排放,2017年底前工業聚集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逾期沒有完成的一律實行環評限批,取消園區資格。
[陳吉寧](2015-08-29 10:46:00)
第三,全面推行排污許可,這個也是法律要求的。1.依法核發許可證,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國控重點污染源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試點地區的核發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全國核發工作。2.強化排污許可在水環境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主要是打通和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環評、三同時驗收、排污收費等制度的連接,發揮其核心作用,推動事前審批和事中事后監管的有效銜接,實現全過程監管。3.通過排污許可證推動網絡化和精細化的管理,全面收集摸清工業排污的信息和家底,這項工作已經落實,建設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分流域、分區域、分行業地對污染物排放實行排污許可證網絡化、信息化管理。4.加強環境監管執法,一個是要嚴格環境的監管,逐一排查工業企業的排污情況,對企業實行黃牌警示和紅牌關停。2016年起定期公布環保的紅牌和黃牌的企業名單,禁止無證排放和不按許可證規定排放,同時要推進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聯席會議、聯合督辦的機制。二是要加大執法處罰的力度,推動環保大檢查,保持法律的高壓態勢,形成震懾,我們也要對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履行環保職責進行督查,今年對30%的地級市督查,三年督查完。根據督查結果,采取約談、掛牌督辦、區域限批、行政處罰和移交移送等辦法來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
[陳吉寧](2015-08-29 10:46:29)
第四,強化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定期抽查排污單位達標情況,結果也要向社會公布,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落實排污企業單位的主體責任,加強企業污染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自行監測,企業要公開自行監測信息。同時,我們健全舉報制度,環保部有12369環保舉報熱線,今年六五環境日我們還開通12369微信舉報平臺,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推動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最后,加強執法監察能力。落實有關文件要求,加強環境監察執法能力,特別是增強基層一線的執法力量,提升一線人員的素質,提高執法水平,也要利用好科技的優勢,推動自動在線監測,推動無人機巡視監測,建設環保大數據平臺,研究利用新的技術開展流域的水環境監測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