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前,市城管局組織貴陽市京環環保有限公司、烏當區舉行的媒體座談會透露,高雁生活垃圾場技改升級項目于今年底完成污泥處理線,整個項目完工后,80%的垃圾可“變廢為寶”。
高雁垃圾場技改升級項目將全方位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和污染防治標準。高雁垃圾場特許經營方——貴陽市京環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明彬介紹,技改升級后將改變目前的垃圾填埋工藝,以機械分選工藝為基礎,提高資源化利用率、減少填埋量。
已經開工建設的垃圾綜合處理生產線工藝流程為:生活垃圾入場后,先進行分離分選處理,分離出宜生化的濕組分和干組分。濕組分所產沼氣將制成天然氣,接入燃氣管網或環衛車、公交車使用,所產沼渣將制成營養土;干組分則進入分選系統得到最終資源化產品,各個階段產生的殘渣進入殘渣填埋區,產生的滲濾液進入滲濾液處理站處理。通過這一套流程使得80%的垃圾實現“變廢為寶”。
同時,項目將采用“原位治理”方式,處理垃圾場中的存量垃圾和污泥。通過一系列舉措,逐步將高雁填埋場原填埋區改造為惰性填埋區,徹底消除填埋堆體的污染,使周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最后,將高雁垃圾場技改升級為靜脈產業園,保證治理效果的長期性和有效性。姜明彬說,預計技改升級項目將于明年上半年初見成效,實現垃圾填埋場界500米外無臭味。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之前,將督促特許經營方對填埋作業區進行日覆蓋,對非填埋作業區進行全密閉覆蓋,防止臭氣逸散;同時,按計劃于今年底完成污泥處理線,處理積存污泥。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建于十多年前的高雁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目前已處于超負荷狀態。今年6月,市政府與北京環衛集團簽訂了特許經營協議,啟動技改升級項目,建設周期為3年。(本報記者駱明)
原標題:今年底完成污泥處理線八成垃圾可“變廢為寶”
稿源:中國青年網
今年底完成污泥處理線八成垃圾可“變廢為寶”
上海為“污泥”找出路
解放日報2015-09-15
本報訊(記者 郭藝珺)上海正抓緊為“污泥”找出路。記者從日前舉辦的2015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獲悉,上海幾大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和污泥處理工程正加快進行,并將新建一批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總規模達850噸干基。計劃到2020年,本市中心城區污泥干基含量達到1000多噸。
上海市中心城區范圍共有14座污水處理廠,根據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這些污水處理廠污泥產量平均2882噸,其中含水率80%,折合干基576噸。按照上海城鎮排水污泥處理處置規劃,首先是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之后實現污泥的資源化利用。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麗花博士介紹,“對中心城區來說,污泥的主要出路,是以焚燒后的建材利用為主,兼顧土地利用和衛生填埋”。
不過,上海污泥處理處置仍面臨深度脫水減量化率低的問題。“上海的填埋庫容很有限,經過深度脫水也不是長久之計。從最近幾年污泥項目運行情況來看,上海首先要解決的是污泥出路問題。”如果有市場,干化后的污泥可以進行利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上海計劃2020年底前建成一批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總體思路是形成石洞口、竹園、白龍港三大片區污泥處理處置格局,走“單獨焚燒為主,協同焚燒為輔,應急填埋為托底”的技術路線。目前,上海城投水務集團已經推出污水處理行業首個安全生產評定標準,污水廠排放標準將得到大幅提高,污泥處理能力和效率也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