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管道馬路動輒“開膛破肚”、空中電線密布成了“蜘蛛網”——這些影響城市景觀的現象將得到治理。9月21日,太原市城鄉管理委員會官網公示太原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將在晉陽至長風區域、河西北中部區域等5個區域設置5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區,形成5大管廊系統。
◎規劃內容
太原建綜合管廊有什么用
太原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的范圍與城市總規確定的中心城區規劃范圍一致,東起東山煤礦,西至官地礦,北起中北大學、江陽化工廠,南至太原與清徐交界、太中銀鐵路,面積約695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至2020年。
今后,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的新建道路根據功能需求,要同步配建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結合舊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間開發等,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地下綜合管廊和建設。高壓電纜入地一般需建設電力隧道。綜合管廊的建設與電力隧道建設相結合并進行優化組合。在對管線入廊分析后,確定給水管、再生水管、電力電纜、通信光纜、熱力管等納入綜合管廊;雨水、污水等重力流管道和燃氣管基本不擬納入綜合管廊。有條件或確有需求時可結合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將雨水、污水、燃氣管部分或全部納入管廊。
規劃五個建設區域
規劃顯示,太原市擬設置五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區,分別是晉陽至長風區域、河西北中部區域、河東北部區域、龍城大街區域、小店南部區域。其中,晉陽至長風區域、河西北中部區域的北部、小店南部區域的南部基本為新建區域,其余均為現有城區。
上述區域將主要依托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長風文化商務區建設、晉陽湖至龍城中心區建設、太原南站區級中心建設、東山淺山地區建設、科技創新城建設以及小店南部汾河沿岸地區建設等重點發展項目,綜合統籌,合理確定綜合管廊布局、走向等。
太原市綜合管廊包含三種型式,分別是干線綜合管廊,支線綜合管廊和纜線管廊。干線綜合管廊設置在機動車道、道路綠化帶下;支線綜合管廊宜設置在道路綠化帶、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下;纜線管廊宜設置在人行道下。
為節省投資,節約道路地下空間,綜合管廊一般設置在道路一側,并且在道路建設時預留足夠的未來會使用的支線管廊。太原市還要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綜合管廊建設、管理等。本次規劃公示的時間截至10月21日,市民可登錄太原市城鄉管理委員會的官網查詢相關內容,如有意見,可通過電話或電子郵箱反饋。電話:0351-3045877;電子郵箱:TYCXGWJJC@ 126.com。
◎政策支持
住建部長:每年可投萬億建地下綜合管廊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近日在全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培訓班上稱,世界第一條管廊是1833年在巴黎建設的,已運行了近200年。1861年、1890年英國倫敦、德國分別開始建設管廊。迄今為止,發達國家的管廊基本建完。目前中國僅北京、上海、深圳、蘇州、沈陽等少數幾個城市建有綜合管廊,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建設里程僅800公里。
陳政高說:“今天來了很多城市的市長,你們應該知道,現在可投資的地方還有多少,已經沒有多少空間了。所以要想辦法拉動投資,綜合管廊建設是其中的一個辦法。如果每年建8000公里管廊,就是1萬億投資。”
今年初,財政部、住建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的通知》和《關于組織申報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的通知》,并組織了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評審工作,排名前10位的城市(包頭、沈陽、哈爾濱、蘇州、廈門、十堰、長沙、海口、六盤水、白銀等)進入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范圍,并將獲得一定額度的財政補助。
作為首批入圍試點城市,長沙將在3年試點期內獲得中央財政專項補助12億元。陳政高表示,金融機構全力支持綜合管廊建設。“國開行態度明確,一直在和我們研究這件事,七大行也表示全力支持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只要大家啟動管廊建設,銀行貸款沒有問題。”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或寫入“十三五”規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陸克華7月31日對外宣布,我國將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這一工程有望寫入“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力爭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面廣、投資量大,陸克華介紹,將創新融資模式,鼓勵由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地下綜合管廊。地下綜合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入廊管線單位須向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營單位繳納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目前定價收費的指導意見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中。
鋪設地下管線綜合管廊是綜合利用地下空間的一種手段和開端。2015年,住建部和財政部確定了在沈陽、哈爾濱等10個城市試點,計劃3年內建設地下綜合管廊389公里,今年將開工190公里,總投資351億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資102億元,地方政府投入56億元,拉動社會投資約193億元。
◎新聞延伸
總理算三筆精明賬力推地下管廊建設
“一場暴雨,就會引發市民們戲稱的‘看海’現象,這還是在一些大城市。”7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部署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目前中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但我們的地下管廊建設嚴重滯后。加快這方面的建設,很有必要!”李克強總理指出。
力推地下管廊建設是為“逢大雨必澇”的城市通病開的良方,更是總理為“穩增長、積累國民財富”精心算的賬。
有關部門測算認為,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牽涉社會資本投入,帶來的公共產品和基礎建設投資不可小覷。如果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每公里1.2億元,就是1萬億投資。如果加上拉動的鋼材、水泥、機械設備等方面的投資,以及大量的人力投入,拉動經濟的作用更明顯。利用綜合管廊建設拉動投資、增加GDP,這可謂第一筆賬。
GDP增長了,國民財富是否隨之自然增長?其實不然。經濟社會發展不僅僅著眼于GDP增長,也要著眼于國民財富的積累。李克強總理指出:“過去,因為體制分割,許多城市的路面常常是‘你挖了我填,你填好我再挖’,造成了大量的浪費。”粗放式、“拆舊建新”的建設模式曾為增加投資創GDP“增磚添瓦”,卻也極大地浪費了國民財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這一新模式,把各種地下設施都引入管廊,可以逐步消除‘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李克強總理強調。改善“地下管廊工程”,保障城市生命線的安全,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讓其功能充分發揮,既能提高城市資源利用率,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資源和資金浪費,從而有利于積累國民財富,這可謂第二筆賬。
在深謀遠慮中,李克強總理還有一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賬。今年以來,已有41座城鎮遭受內澇。北京、武漢、南京等地都沒能幸免,市民頗有抱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地下綜合管廊,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從國情出發、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既可保障民眾生活質量,讓民眾產生“獲得感”;也可以大大節約排污供水的成本,降低民眾生活成本。建設項目既著眼于當前,也為子孫后代造福,這可謂第三筆賬。
◎名詞解釋
地下綜合管廊
就像建在地下的房子,是城市地下管線之家。這個預留的地下空間里,可容納各種管線,以及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檢測系統、給排水系統、照明系統、電力系統、通信系統、消防設備等,是一種現代化、集約化的城市基礎設施。
南通市政協委員:統籌規劃布局 適度建設綜合管廊 |
||
2015-9-23 南通日報 |
|
|
“面子”是城市的風貌,而“里子”則是城市的良心。8月底,市政協就加強城市地下管網建管進行專題協商座談,委員們呼吁——統籌管理 筑牢城市“里子” 剛剛修好的馬路,不時因坑洼被挖開維護;一到夏天,短短幾小時強降雨,常常讓城市陷入一陣忙亂…… 地下管網雖然是生活中看不見的一面,卻是維系城市正常運行的“里子”。與國外很多城市相比,國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下管網缺乏系統性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等問題,南通也不例外。 8月25日,市政協就加強城市地下管網建設和管理,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委員們就加強“里子工程”與相關部門對話交流、建言獻策。 【現狀】 地下管線多、布局亂、線路雜 “地下管線多、布局亂、線路雜,不能適應城市快速發展的需要”。 在市政協專題協商座談會召開之前,市政協城鄉建設、社會法制委員會開展了專題調研,對全市地下管網建設和管理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了解。 城市地下管網,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擔負著供水、供氣、供熱、供電、排水、排污、輸送廣電、通訊信號等重要功能,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 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對科學規劃地下管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地上、輕地下”的觀念不同程度存在,我國的地下管網建設和管理相對滯后。 市政協城鄉建設、社會法制委員會主任王健認為,“南通的地下管網建設和管理存在著規劃系統性不強、管理維護協調性不強、應急防災能力不強以及檔案資料管理薄弱等問題”。 總體而言,在建設上,管網建設隨意性大,被動性強,多數時候是跟著地面建設跑,沒有形成科學的、系統的、完善的地下管網規劃體系;在管理上,沒有統一管理部門,各產權單位各自為政,信息互不相通,同時,由于各種原因,地下管網的檔案資料管理混亂,直接導致全市地下管網資料不全、現狀不清、數據不準、情況不明。 地下管網建設和管理的滯后,不僅帶來了“馬路拉鏈”“下雨看海”等問題,在部分城市已經嚴重危害了城市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原因】 政出多門、各自為政 城市地下管線何以事故頻發,除了管線老舊等客觀原因,更多的則是人為因素:規劃缺位、多頭管理、重建輕養。 政出多門、各自為政,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和盤根錯節的地下管線一樣,管線背后的利益格局也極為復雜。 從理論上講,所有的地下管線鋪設都必須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并經由主管職能部門批準方可實施。而現實情況卻是,地下管網包括給排水、排污、供電、供熱、供氣、通訊、廣播電視、交通指示燈等多種管線,涉及規劃、建設、自來水、環保、電力、燃氣、通訊、公安等眾多部門、單位和企業。其中,既有地方部門和企業,也有中央垂直管理部門。由于各種管線建設和管理單位受到建設計劃、資金、建設時序等諸多因素制約,無法或不愿同步實施。比如,煤氣公司只管鋪煤氣管,自來水公司只管鋪自來水管,電力部門只管鋪電力設備……如此一來,各種鋪設難免“你方唱罷我登場”“你剛鋪完我再挖”。 市政協在調研中發現,“我市雖明確由規劃部門牽頭協調,但協調難度大,工作開展不夠順暢,也沒有建成統一的地下管網信息平臺”。 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機構各行其是,不互通管線檔案,因此,大馬路經常被“開膛破肚”,成了“拉鏈路”,建設中也不時發生管線被挖斷的事故。 地下管網建設和管理各自為政,已經成為國內城市地下管網建設和管理的最大阻礙之一。 【對策】 科學規劃,統籌管理 專題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們從政策制定、實施監管等方面,提出了綜合性的建議。 首先要成立綜合管理機構,統籌管理和建設。 城市管線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無論是道路修建時鋪設管線管網,還是建成后的維護改造,既需要科學的規劃,又需要統一協調的建設、管理機制。這就需要通過機制創新,盡快改變目前“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局面。 “當務之急,市政府要盡快成立綜合管理協調機構”,郝傳錚、倪堯等委員們認為,要配備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隊伍,統籌管理地下管網的規劃、審批、建設、檔案資料以及管線事故處理等工作,及時解決跨區域、跨部門行業、跨軍隊地方的重大問題和突發事故。 其次,要摸清家底,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 廖萍等委員認為,精準齊全的檔案信息資料是搞好地下管網管理、規劃、建設、維護等工作的基礎。“建議由市政府統一組織各行業部門和管線產權單位開展地下管網普查工作,力爭于2015年底完成。” 此外,還要強化維護,確保管線運行安全。 李春華、賴住佳等委員建議,結合地下管線信息普查,落實相關產權單位責任,對老舊壞損管線進行維護改造,確保管線運行安全暢通;在此基礎上,建立地下管線巡護和隱患排查制度,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防止災害發生。 著眼長遠,委員們建議,“統籌規劃布局,適度建設綜合管廊”,因地因時制宜,按照“新區先行建設、老城分片改造、全市逐步聯網”原則,逐步建設覆蓋全市的管廊系統。同時,我市應適時啟動立法程序,盡快研究出臺地下空間管理、地下管線綜合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通過立法先行來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記者 苗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