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標志著提標改造的號角已吹響。實際上,污泥處置和鄉鎮污水市場最大發展瓶頸均在于“誰付費”問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破解了商業模式難題,污泥處置和鄉鎮污水市場的發展之路將全面打開。
提標改造號角吹響 污水處理廠發展之路全面打開
隨著我國水污染問題日益突顯,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提高,已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作正在陸續進行。特別是今年,國建加快了提標改造工作的步伐。現在,污水治理標準不斷提升趨勢是明確的,污水治理市場化的要求越來越明朗。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于2015年1月份發布《關于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設市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每噸調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元;縣城、重點建制鎮每噸調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不低于1.2元。未征收污水處理費的市、縣和重點建制鎮,最遲2015年底前開征。
4月份,水十條發布,“水十條”重要目標就是治理劣五類水,根據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COD(化學需氧量)濃度為40mg/L的是Ⅴ類水,COD(化學需氧量)高于此值的水就是劣Ⅴ類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的COD(化學需氧量)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為60mg/L,屬于劣Ⅴ類水,是“水十條”治理范圍內,需要對這類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使其達到一級A的排放標準。
近日,《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此文件是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第一次修訂。新增近50項控制項目,標準趨嚴。此次修訂對基本控制項目和選擇性控制項目都加以擴容,其中將總鎳和苯并芘從選擇性控制項目改為基本控制項目,并將選擇性控制項目從41項擴容到82項,新增項目主要集中在有機物、農藥類污染物和生物毒性指標。這印證了我們在水處理系列報告中提出的我國現有城鎮生活污水污染成分日趨復雜,我們對水質污染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的觀點。
此次修訂吹響了城鎮污水廠大規模提標改造的號角,也是污水處理費用進入上升通道的有力前提。修訂版中取消了基本控制項目的三級排放標準,并且要求自2016年7月1日起,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標準。自2018年1月1日起,敏感區域內的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標準;敏感區域外的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若接收并處理工業廢水比例<80%執行一級B標準,若接收并處理工業廢水比例≥80%執行二級標準。這意味著2016-2017年將迎來現有城鎮生活污水廠提標改造的高峰。
首次提出特別排放限值。此次修訂同時提出了對于敏感區域適用的特別排放限值,實行的區域和時間由環保部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決定。特備排放限值中要求處理出水COD濃度不高于30mg.L,SS濃度不高于5mg.L,意味著只有具備深度處理技術的污水廠才能達標,直接利好膜法處理技術。
明確提出對污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處理處置。修訂稿中明確提出污水廠應對污泥自行或者委托專門機構進行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對出廠污泥提出了含水率和細菌總數等控制項目,同時取消污泥農用的控制指標。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啟動,“十三五”期間將帶來300-400億市場空間。
提標改造號角吹響,污泥處理啟動在即,直接利好具備污水深度處理能力和污泥處理處置的公司,同時也是污水處理費進入上升通道的有力條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據住建部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實時管理系統顯示,截至2014年8月,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共3900座,日處理能力1.55億立方米。其中,一級A項目約860個,日處理能力2925萬立方米。其中有3000多座污水處理廠達不到一級A排放標準,在提標改造要求范圍之內,由此帶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巨大。
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除了對污水處理工藝進行改進、強化脫氮除磷功能外,污水處理廠的設備改造、過程控制、水力條件優化也不容忽視。業內人士提出,可以采用高效、無堵塞的水泵和變頻設備,提高設備的效率,降低能耗和運行費用,減少設備檢修率。
提標改造,不是多凈化幾遍的問題,而是整個凈化工藝都要發生變化,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有位從事多年污水處理行業的著名人士給出了一個計算模型,一個污水處理廠從一級B排放標準到一級A排放標準的追加投資,等于該處理廠原始投資成本的50%-70%。以一座平均處理能力為4萬立方米/日的污水處理廠為例,一級B污水處理廠基礎建設投資約為6000-8000萬元,其升至一級A的追加資本為3000-5600萬元。
實際上,污泥處置和鄉鎮污水市場最大發展瓶頸均在于“誰付費”問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破解了商業模式難題,特別是現在已進入環保政策密集期,催化劑不斷,助推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提速發展,污泥處置和鄉鎮污水市場的發展之路將全面打開。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提標改造號角吹響 污水處理廠發展之路全面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