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我們完成公司制改制,為進一步促進固廢處理業務板塊可持續發展,引進戰略投資者和運作上市奠定了基礎。”中國環保集團副總經理肖蘭11月30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固廢處理業務計劃兩三年內上市,目標很可能在國內主板。
作為唯一一家以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為主業的中央企業,肖蘭向記者透露改制后中國環保集團內部管理架構已改,成立了五大中心,并將會深入介入固廢環保產業全鏈條,力求成為第一個聚焦環保全產業鏈的央企。
三十年央企首度改制
很難想象,成立時間長達三十年、資產過100億的中國環保集團,在今年9月前,還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
中國環保集團原名中國環保公司,1985年成立。當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起成立了一家國家級綜合性環保公司——中國環境保護公司,主營小型環保裝備制造,1992年劃歸機械工業部。1997年,根據國家改革之需,中國環保集團被劃轉至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旗下,成為其全資子公司。目前,該公司以BOT、BOO等模式在全國16個省份30余個城市投建固廢綜合處理項目近50個,總投資約百億元,日均固廢處理量4.5萬噸。
2015年,中國環保進行改制并構建產業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在談到中國環保集團緣何要改制上市時,肖蘭透露是發展階段決定的。過去三十年,中國環保公司主要是從事環保項目的投資管理,而今該公司打算將這么多年的管理經驗與環保技術集成能力進行專業化提升與標準化建設,構建集規劃設計、工程建設、技術研發、裝備集成、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綜合性固廢處理業務模式,成為首個聚焦環保全產業鏈的央企。“早在2000年作為國家出資人代表負責投資管理一批環保裝備、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國債項目,就為中環集團打造全產業鏈環保專業企業奠定基礎。”肖蘭道。
肖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道,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要求,該公司去年年底開始積極進行公司制改制,核實資產范圍,明確產權歸屬,規范經營行為,建立起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
據其透露,以往中國環保是投資管理型的企業,如今變成產業型集團,由集團層面來統籌技術的集成、采購與建設等,各個項目公司則負責精細化運營管理。相應的,總部內部結構為此做了較大的調整,職能分散的各部門現在聚焦變成五大中心:技術研發中心,戰略投資中心、工程建設中心、生產運維中心和招投標中心。
“改制是我們未來大發展的基礎。”肖蘭表示,中國環保集團于今年9月份完成了公司制改制,目前正在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做上市準備,計劃于兩三年內登陸資本市場。
固廢處理萬億市場綻放
事實上,中國環保集團旗下已經有了一家上市公司,今年8月28日,瑞科際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 “新三板”掛牌,成為中國環境保護公司旗下首家上市子公司,這家企業專注于生活垃圾處理、餐廚垃圾處理及污泥處理等固廢處理領域。按照中國環保集團的計劃,該集團主業固廢業務也要上市,而且這塊業務市場前景更為看好。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曾武向記者介紹道,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處理70%是填埋,只有20%多做了焚燒處理。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希望將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提至35%,據正在做的“十三五”規劃方案,垃圾焚燒的比例在沿海大型城市要達到48%甚至50%。這對擁有技術資源和資金整合能力的中國環保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商機。
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根據行業發展,未來幾年固廢市場規模將占環保投資總額的30%左右。而目前大概是24%左右,據此測算的話,業內專家認為“十三五”期間固廢處理行業投資區間在4.25-5.10萬億之間,那么到2020年前,我國固廢處理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元。
而當前國內環保企業的資產規模與能力都比較分散,中國環保集團希望介入環保產業全鏈條,借助中國環保強大的資金實力、專業的運營管理能力和作為央企負責任企業的資源優勢,創立一個固廢領域的龍頭企業地位。
2014年,中國環保開啟大規模并購,成功并購河北境內6個固廢項目及山東項目,行業地位大幅提升。該公司預計未來幾年還將持續進入并購期,而且除了固廢項目外,或將切入環保設備生產領域以及其他環保衍生產業鏈。
比如在成都祥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上,中環集團除了承接處理成都市區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65萬噸,利用余熱發電,每年外供電力1.9億度,節約標煤8.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94萬噸以外,還在發電廠旁邊新建了一家洗滌工廠,利用垃圾發電廠余熱洗滌成都市60多家酒店的床單、被套和毛巾等。
“現在我們每天給酒店洗滌5000套,未來這個數據還會擴大,業務范圍也會擴大。”成都中節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志剛告訴記者。
另外,中環集團近年還主要以生態循環產業園為載體向地方政府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肖蘭認為,未來中小城市或城鎮的土地供應也會越發稀缺,因而需要在一個園區實現對城市產生的各種廢棄物的協同處置,這是我國中小城市固廢集中處置的創新模式,或可成為固廢處理行業的趨勢,這條路徑也推動中環集團走向全產業鏈條,布局環保全生命周期的業務領域。
作為唯一一家以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為主業的中央企業,肖蘭向記者透露改制后中國環保集團內部管理架構已改,成立了五大中心,并將會深入介入固廢環保產業全鏈條,力求成為第一個聚焦環保全產業鏈的央企。
三十年央企首度改制
很難想象,成立時間長達三十年、資產過100億的中國環保集團,在今年9月前,還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
中國環保集團原名中國環保公司,1985年成立。當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起成立了一家國家級綜合性環保公司——中國環境保護公司,主營小型環保裝備制造,1992年劃歸機械工業部。1997年,根據國家改革之需,中國環保集團被劃轉至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旗下,成為其全資子公司。目前,該公司以BOT、BOO等模式在全國16個省份30余個城市投建固廢綜合處理項目近50個,總投資約百億元,日均固廢處理量4.5萬噸。
2015年,中國環保進行改制并構建產業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在談到中國環保集團緣何要改制上市時,肖蘭透露是發展階段決定的。過去三十年,中國環保公司主要是從事環保項目的投資管理,而今該公司打算將這么多年的管理經驗與環保技術集成能力進行專業化提升與標準化建設,構建集規劃設計、工程建設、技術研發、裝備集成、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綜合性固廢處理業務模式,成為首個聚焦環保全產業鏈的央企。“早在2000年作為國家出資人代表負責投資管理一批環保裝備、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國債項目,就為中環集團打造全產業鏈環保專業企業奠定基礎。”肖蘭道。
肖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道,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要求,該公司去年年底開始積極進行公司制改制,核實資產范圍,明確產權歸屬,規范經營行為,建立起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
據其透露,以往中國環保是投資管理型的企業,如今變成產業型集團,由集團層面來統籌技術的集成、采購與建設等,各個項目公司則負責精細化運營管理。相應的,總部內部結構為此做了較大的調整,職能分散的各部門現在聚焦變成五大中心:技術研發中心,戰略投資中心、工程建設中心、生產運維中心和招投標中心。
“改制是我們未來大發展的基礎。”肖蘭表示,中國環保集團于今年9月份完成了公司制改制,目前正在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做上市準備,計劃于兩三年內登陸資本市場。
固廢處理萬億市場綻放
事實上,中國環保集團旗下已經有了一家上市公司,今年8月28日,瑞科際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 “新三板”掛牌,成為中國環境保護公司旗下首家上市子公司,這家企業專注于生活垃圾處理、餐廚垃圾處理及污泥處理等固廢處理領域。按照中國環保集團的計劃,該集團主業固廢業務也要上市,而且這塊業務市場前景更為看好。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曾武向記者介紹道,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處理70%是填埋,只有20%多做了焚燒處理。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希望將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提至35%,據正在做的“十三五”規劃方案,垃圾焚燒的比例在沿海大型城市要達到48%甚至50%。這對擁有技術資源和資金整合能力的中國環保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商機。
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根據行業發展,未來幾年固廢市場規模將占環保投資總額的30%左右。而目前大概是24%左右,據此測算的話,業內專家認為“十三五”期間固廢處理行業投資區間在4.25-5.10萬億之間,那么到2020年前,我國固廢處理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元。
而當前國內環保企業的資產規模與能力都比較分散,中國環保集團希望介入環保產業全鏈條,借助中國環保強大的資金實力、專業的運營管理能力和作為央企負責任企業的資源優勢,創立一個固廢領域的龍頭企業地位。
2014年,中國環保開啟大規模并購,成功并購河北境內6個固廢項目及山東項目,行業地位大幅提升。該公司預計未來幾年還將持續進入并購期,而且除了固廢項目外,或將切入環保設備生產領域以及其他環保衍生產業鏈。
比如在成都祥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上,中環集團除了承接處理成都市區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65萬噸,利用余熱發電,每年外供電力1.9億度,節約標煤8.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94萬噸以外,還在發電廠旁邊新建了一家洗滌工廠,利用垃圾發電廠余熱洗滌成都市60多家酒店的床單、被套和毛巾等。
“現在我們每天給酒店洗滌5000套,未來這個數據還會擴大,業務范圍也會擴大。”成都中節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志剛告訴記者。
另外,中環集團近年還主要以生態循環產業園為載體向地方政府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肖蘭認為,未來中小城市或城鎮的土地供應也會越發稀缺,因而需要在一個園區實現對城市產生的各種廢棄物的協同處置,這是我國中小城市固廢集中處置的創新模式,或可成為固廢處理行業的趨勢,這條路徑也推動中環集團走向全產業鏈條,布局環保全生命周期的業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