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供兩治”·污水處理目標】
到2016年,污水全面收集處理。
污水治理須完成投資15.16億元,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23萬噸/日,新建污水管網303.7公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31.2萬噸/日,新增污水再生利用能力18萬噸/日,新增污泥處理處置能力50噸(干泥)/日。
【“兩供兩治”·污水處理項目點擊】
新增污水處理能力——
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楓溪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龍泉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云龍新城北部水質凈化中心、株洲縣南洲新區污水處理廠、醴陵市污水處理廠二期、攸縣污水處理廠二期。
城鎮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工程項目——
株洲城區、株洲縣、醴陵市、攸縣、茶陵縣、炎陵縣新建污水管網303.7公里。
城鎮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工程項目——
株洲市霞灣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株洲市龍泉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株洲市河西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株洲市董家塅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株洲縣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
城鎮污水再生利用工程項目表——
龍泉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再生水利用、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再生水利用。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項目——
株洲市污泥處置項目。
提質改造后的市二水廠
株洲首創 風景如畫的污水處理廠
【“兩供兩治”·污水處理推進實效】
推進“兩供兩治”行動,讓生活污水清如許。
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市住建局組織市城市排水公司、株洲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等全市污水處理企業,認真踐行“三嚴三實”,用“嚴和實”的精神,大力推進“兩供兩治”行動,2014年以來已相繼建成了一批生活污水潔凈工程。
株洲城區,現已基本實現了污水處理全覆蓋。
2014年以來,我市相繼建成了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龍泉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前者日處理污水8萬噸,后者使得龍泉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規模升至20萬噸/天。
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龍泉污水處理廠兩個污水處理項目,加上董家塅、霞灣、河西、清水塘工業廢水處理項目,城區污水處理能力已達50.2萬噸/日,基本實現了城區污水處理全覆蓋。
不僅僅是株洲城區,株洲5個縣市區的污水處理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2015年6月投入運營的攸縣污水處理廠二期,新增2.5萬噸/日的污水處理能力,使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到5萬噸/日。醴陵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完成后,總處理規模已達5萬噸。
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縣城以上污水處理廠11座,總計處理能力60.7萬噸/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5萬噸/日。很快,我市還將建成楓溪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云龍新城北部水質凈化中心、株洲縣南洲新區污水處理廠等一批污水處理廠。
不僅是量的擴大,還有質的提升。
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龍泉污水處理廠三期的出廠水質,均達到一級A標。凈化后的生活污水,可成為景觀用水,不僅可排入湖泊,還可澆花沖廁,實現中水回用。不僅如此,董家塅、霞灣、龍泉一二期污水處理設施也已完成提標改造,出廠水質從一級B標提升至一級A標。
去年以來,在推進“兩供兩治”行動中,全市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已完成21.2萬噸/日。隨后,我市還將實施株洲市河西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株洲縣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
污水處理全覆蓋,還得益于越來越密、越來越廣的污水收集管網。
污水直排,一直阻礙著湘江水質進一步改善,群眾關切非常。對此,去年我市完成了“湘江城區河東段排污口截污工程”,城區基本解決了湘江污水直排問題。
不僅僅是湘江城區河東段排污口截污工程,在株洲城區的各個角落,在醴陵市、株洲縣、攸縣、茶陵縣和炎陵縣,污水收集管網均在不斷延伸中。據統計,2014年以來全市已完成截污干管及配套管網建設172公里。
近年來,我市污水處理工作還在向深度邁進,“中水回用”、污泥處置等工程實現了變“污”為“寶”。
每天,株洲河西生活污水經河西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后,一部分輸送至栗雨休閑谷,代替自來水補充、凈化湖水。這一“中水回用”工作也在東湖公園得以實現,龍泉污水處理廠的“中水”養護東湖,每天可節約自來水6000噸。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尾水還作為水源熱泵源水供小區使用,每天可利用中水2萬噸。目前,全市已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18萬噸/日。
為避免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生二次污染,我市又在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龍泉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中,建設了日處理規模為128噸的污泥處置車間。污泥經深度脫水后變成泥餅,可焚燒、堆肥、制磚、制水泥。
“兩供兩治”行動推動我市污水處理成效顯著。今年1至7月全市處理污水9998.79萬噸,排名全省第二;削減化學需氧量(COD)17533.9噸、削減氨氮量1801.18噸,主要污染物削減量排名全省第二。
來源:株洲傳媒網
發布時間: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