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17日,溫州甌江口管委會主任姜增堯主持研究新區“海綿城市”的建設工作。管委會副主任蘇文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關專家和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建設海綿城市,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根據《溫州甌江口新區海綿城市概念方案》,未來甌江口新區將對城市建設中的水系(河流)、道路及道路綠帶、城市綠地及廣場、建筑與小區等環節進行低影響開發,建立健全城市雨水管渠系統、推廣透水鋪裝、構造綠色屋頂和生物滯留設施,按照因地制宜和經濟高效的原則選擇低影響開發技術及其組合系統,打造有甌江口特色的海綿城市體,助力甌江口新區建設東方時尚島、海上新溫州。 與會人員在聽取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關專家對《方案》的介紹后,針對《方案》實施中的細則和總體規劃布局方面進行討論。 會議要求,設計方要嚴格把控甌江口新區“海綿城市”規劃標準,充分結合區域特點和實際情況,對儲水率、滲透率等關鍵數據進行精細研究,并與城市開發、道路建設、園林綠地統籌協調。新區相關職能部門要全力配合工作,盡早完善設計方案。 會議還對甌江口新區市政景觀總體方案及新區鹽堿地試驗基地建設等工作進行討論研究。 新聞鏈接>>>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遇到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盡量少用下水道等“灰色設施”。 據相關報道,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正在積極申報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這是光明新區在先后榮膺國家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范區、國家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之后,向國家級新型綠色生態建設試點發起了又一次沖刺。另外,還有南寧、濟南等國內16座城市,有望獲得中央財政專項補貼,用于“海綿城市”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