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將啟動《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編制,市民規劃師獻計獻策
雨時存水需時用,未來的常州是這樣的
中國常州網訊 23日上午,市規劃局邀請市民規劃師參加了常州海綿城市建設前期交流會。據了解,《常州市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即將啟動。
江蘇省內僅鎮江市,入選國內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以城市為集水區,通過水系統的自我調節,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資源消耗、減少對水環境的污染物排放,最大限度地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服務于生態平衡,實現水資源健康循環的城市的理念。
關于海綿城市建設,國內雖近幾年才開始受到重視,但發展迅速。2015年4月,全國有16個城市納入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它們是: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咸新區。
12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提升建設水平,加強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海綿城市。近年來,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開展常州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研究,科學指導城市建設。
問計市民規劃師,相關規劃將借鑒市民規劃師的意見
在這一次的交流會上,來自市政協、文保中心、青龍街道、軌道公司、江蘇理工學院等不同崗位的20余名市民規劃師對防洪排澇、水質量提升以及原有水系資源保護利用等市民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提出了不少寶貴建議。
來自城建學院的市民規劃師袁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真正要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應該把海綿項目的工程建設理念融入每個小區和校園”。記者發現市民規劃師提出的建議中,比較集中的,多為“城市中各處分布的河塘也是一個個小的海綿體,但是如今的開發建設中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對此應加以保護利用”,“如今城市的用水雖然也有中水利用,但是離百姓的生活比較遠,小到沖廁所,大到植物灌溉,完全可以加強雨水的分級利用”……
市規劃部門表示,市民規劃師提出的建議具有一定使用和參考價值,對日后相關規劃編制的開展具有寶貴的借鑒作用。
常州海綿城市建設尚處起步階段,今后將陸續開展相關規劃編制
據了解,常州海綿城市建設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已開展了部分研究工作,如水文、氣象、地質、環保、基礎設施、相關規劃等基礎資料收集,進行了國內外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資料收集與現狀調研、經驗借鑒。
市規劃部門介紹,我市后續將組織開展編制《常州市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常州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常州市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圖集》、《常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與控制指標體系研究》等工作。(陸曄 董逸 文 圖片來自網絡)
延伸閱讀
國外的“海綿城市”
類似于美國“低影響開發”、英國“可持續排水系統”、澳大利亞“水敏感城市設計”、新西蘭“低影響城市設計與開發”等雨水管理模式,都是國外關于“海綿城市”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在發達國家發展較早,技術相對成熟;
美國:“低影響開發”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它是模擬自然,用分散的小規模控制措施在源頭上來管理雨水,通過滲透、過濾、儲存、蒸發和滯留等方法來模仿開發前的水文特征,實現多重目的。
英國:1832年、1856年泰晤士河兩次“大惡臭事件”,英國提出“可持續排水系統”,滯蓄雨水利于雨水下滲,污染物自凈。
澳大利亞:水敏感性城市設計,是指統籌城市規劃設計,綜合管理供水、污水、雨水,減少對自然水循環的負面影響。
新西蘭:低影響城市設計與開發,指城市規劃、設計和開發建設,強調利用自然系統,注重低影響開發。
雨時存水需時用 《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編制啟動
來源:常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