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展望 浙江商達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大學環境工程博士、 教授級高工
|
商報記者 汪佳婧 攝影 詹逾
最近,浙江商達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展望去了日本考察。讓他感受最深的,不是日本的美景,也不是日本的文化,而是好空氣和水。“我感覺特別羨慕,就是馬路邊的水龍頭里出來的水都可以直接喝。”鄭展望感慨地說,他覺得在環保這條路上,確實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去年,鄭展望的公司業績翻了一倍以上。作為一家300人左右的“小公司”,這樣的成績不可謂不優秀。鄭展望覺得,成功或許緣于思考的習慣。因為有思考,早在6年前,他已經看到環保行業的癥結,早早開始布局,將大數據物聯網運用到污水治理長效運行上。因為有思考,前年開始,他大幅削減業務,專注小而美的農村污水治理。
鄭展望說,思考的過程就是找路的過程,思考企業的價值所在,對企業家來說非常重要。
第一批大學生創業 用9年積累資金和影響力
2000年的時候,鄭展望剛剛成為浙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在讀博士,卻機緣巧合地碰上了第一波大學生創業潮。
“2000年,其實也是中國環保行業的起步階段,當年國家在環保方面的一控雙達標治理計劃正處于收尾階段,有一批項目急需治理。”正是有了這樣兩個背景,還在讀書的鄭展望就已經開始了創業。
公司剛剛起步,初定的方向是污水治理,而事實上,環評、設計、咨詢、工程等都是公司涉及的業務,用鄭展望的話說,攤子鋪得很大,最重要的收獲也許就是積累了經驗。
如果說前幾年帶有點“玩票”性質的話,2004年博士畢業后的鄭展望,開始專注于公司的經營。“其實公司經過四年的發展,有了經驗,有了一個相對固定的團隊。更重要的是,經過四年,他們已經具備從環保咨詢、設計、施工到運營的7項全面行業資質。”鄭展望說,要知道環保資質的門檻是比較高的,很多資質都是環保部直接審批,拿到這個“資質”等于拿到了在環保行業發展下去的通行證。早在2008年7月,商達環保就獲得了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雙“甲級”的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
之后的5年里,商達環保的發展雖然算不上快速,卻也一直走得很平穩。“初步積累資金和影響力,這個時期是公司比較正常的一個成長過程。”鄭展望說。
水務領域嫁接“物聯網” 專注打造環保的長效機制
第一次轉型是在2009年。已經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到第9個年頭的鄭展望,開始對行業有了更多的思考。
“當年國家的一控雙達標計劃實施后,公用市政方面的主要污染治理設施都已經建成了,還有部分工業污染源的環保設施也建成,可是,事實上,環境問題似乎仍然嚴重。原因是什么?”鄭展望認為,環保產業發展上有一個問題,“我們的模式更注重前期"交鑰匙"的過程,而對于驗收后的長效運行方面是欠缺的。”
所謂長效運行,是指環保設施建成后的使用情況。“我們怎么使用、怎么監管,也許大家對這些問題還不夠重視。這或許也是一些環保設施驗收都合格,后期效果卻不好的原因。”鄭展望說,事實上,當年也有污水處理行業的企業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如何解決環保行業的“長效運行”,成為鄭展望定位公司發展的方向。鄭展望給出了兩個答案,一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水務領域,二是做第三方專業化運維。
2010年,商達環保與英國的一家大學過程集成中心合作,聯合研發推出了Sunda的智能水務管理系統。“就是將物聯網技術用于污水治理的長效管理,我們很早在做。”鄭展望說。
開發出這套物聯網的技術后,商達環保承接了一些城鎮污水廠項目的第三方管理。“以前污水廠建成后,運作過程通常是由派駐過去的人巡視監察完成。如果是上了智能污水管理系統的污水站點,便可以通過遠程視頻、現場報警形成動態管控。從建立資產設備的檔案開始,到每次維修記錄在案,每一步都做成流程,達到標準化效果。”他解釋說。
事實上,商達環保當年的很多項目直到現在也一直在做,比如某省的9個鄉鎮的污水廠,“當時打包接過來管理,用了我們這套物聯網技術,成本大幅度降低。”鄭展望說。
將物聯網技術用于污水治理 去年公司業績翻番
雖然找到了發展的方向,鄭展望卻沒有停止思考。
2010年底,環保總局下發了《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指南(試行)》的通知,對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在內的數項治污措施都做了指示。商達環保在這年中標外地某區的村鎮污水建管一體化采購項目。
報價有競爭力是中標的原因之一。“利用我們的技術與管理手段,一般的生活污水處理廠能夠降低30%的運營成本:目前處理1噸污水的平均成本是0.7元左右,如果由我們運營,地方政府只需要向我們支付0.5元/噸的處理費。”鄭展望說,“而且,農村污水由于排污管道不聯網,多數實施"就地分散治理"的原則,要綜合管理該區的760多座污水站,采用物聯網理念設計的Sunda智能水務系統正好發揮其"集中管理"的優勢。”
使用Sunda智能水務系統,無需再多派人員巡視,設在現場的監控攝像頭和在線檢測設備,可以讓遠在杭州的監控人員實時掌握外地該區的現場污水運行情況。“一旦檢測出水質超標,系統將會發短信給現場管理人員警報,并在后臺記錄下數據。”鄭展望說。
“物聯網的特點是,站點越小,價值越大。而這個特點跟農村污水治理的難點不謀而合。”鄭展望說,農村生活污水的站點日處理量小且站點很多,運用物聯網就能很好地解決長效運營的難點。
真正讓鄭展望決定專注“農村智慧治水”已經是2013年的事了。鄭展望笑著說,讓他下定決心,一是因為公司已經有這樣的前期條件,二是自己非常認同“定位理論”。
“定位理論實際是說,做的事情越少越好。你將細分市場切分得越細,你在這個細的點上做到極致就好。”鄭展望說,其實就是類似馬云說的“小而美”,“我的目標是,只要說起商達,你就想到農村智慧治水。”
然而,真的要把公司的業務聚焦到一個點上,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最開始是污水處理的方方面面都做,后來主要做第三方運營,我們的攤子很大。可是當我想集中做一點,就必須把這些全部舍棄掉。”鄭展望說,要削掉公司做了13年的業務,內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當時我們有很多項目可以做,但是我們都放棄了。”鄭展望說,內部要達成統一的思想,也是一個比較難的過程。鄭展望非常堅定地做出了選擇,當然市場也給了鄭展望充足的回報—商達環保2014年業績翻了一番。
請了日本專家做顧問 公司要有獨特的價值
“對創業者來說,剛開始可能考慮的是生存,當我們能生存下來時,我們應該思考企業的生存價值。我覺得一家公司要有獨特的價值。對于創業者來講,思考的過程就是找路的過程。”鄭展望坦言,思考公司的價值所在是非常重要的。
2015年,鄭展望也想使商達環保擁有更多的價值。“企業要發展,技術研發是非常重要的。今年我們加大了技術研發的力度。”鄭展望說,去年年底,商達環保還請了日本專家做顧問,“我們也希望借鑒日本的環保經驗、技術路線和企業模式。”
此外,鄭展望還牽頭成立了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生態農業專業委員會。“環保這個行業剛剛起步,還有很多不足,我希望成立這樣的學會,不光憑我們一家的力量,而是通過團隊的力量,來解決整體行業性的問題。”鄭展望說,學會集中了省內這個領域的企業和專家,希望最終能共同發出一些聲音,共同推動行業的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