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海洋資源環境一直是困擾遼寧的關鍵問題。在本次遼寧省“兩會”上,海洋生態環境及現狀再次成為眾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關注焦點。
民盟遼寧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遼寧省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沿海區域,大陸岸線長2110公里,這一區域在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就現狀而言,遼寧海洋空間資源減少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自然海岸線保有率逐年下降,超過100個島嶼由于開發建設已失去其獨立性,灘涂面積也在逐年縮減。相比之下,遼寧海岸帶生態環境更為惡劣,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全省管轄海域總面積的63%,其中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4790平方公里,占全省管控面積的22%。在全國56個沿海城市中,遼寧省只有葫蘆島近岸海域水質良好,其余城市水質都未能達標。
伴隨著一些重大裝備、重型機械、重大化工、大型電力、造船等大項目相繼進入遼寧省多個臨海(港)工業區,特別是化工園區的開發建成,陸路污染入海大幅增加,再加上海岸圍圈養殖及育苗室大量使用化學藥劑且隨意排放,使海洋承載能力日益降低。在上述影響下,遼寧海洋漁業資源已經出現明顯下降,大連市連續兩年近岸捕撈產量下降,金普灣、旅順等傳統漁業海域面積面臨無魚可捕的境地。更令人擔憂的是,遼寧域內海洋災害規模正在逐漸加大。
為徹底改變這種局面,民盟遼寧省委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建立健全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估體系,識別診斷區域主要資源環境問題。第二,實行分區分類的超載風險預警制度,提高政府決策管理水平。第三,要加強海洋經濟宏觀調控,實施海洋資源環境超載區限批制度,出臺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以明確區域限批的范圍、時間、具體措施,并說明區域限批的決策機構、決策標準、決策程序、反饋與回應機制。第四,要加快制定遼寧省海洋生態紅線區管理政策,同時制定沿海市海洋紅線。切實保護紅線內的重要河口、重要濱海濕地、特殊保護海島、海洋保護區等區域,并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