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力度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加快,城市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特別是“十一五”期間污水處理能力已經達到了1.3億噸/日,全年大概400多億污水處理能力,僅次于美國,美國是1.7-1.8億噸,預計“十三五”將趕上美國。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和挑戰,就是污水廠的建設及運行伴隨產生了大量剩余污泥,已經成為新的環境污染源。
實際上,污泥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資源,它可以產生沼氣、變成有機肥等。國際上對污泥的處理原則都是“十二字”: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而且是以“資源化”為導向。但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污泥監管體系不健全,各部門缺少信息溝通與數據共享,對污泥資源化利用重視還很不夠。而且由于污泥簡單填埋的費用過低,污泥的資源化利用至今缺乏足夠的市場驅動力,目前國內的絕大多數污水處理廠也缺少污泥處置設施和手段,大量的濕污泥隨意外運、簡單填埋或堆放,致使許多城市“污泥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