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麗在《巴黎協定》簽署儀式上的講話(全文)
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22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開幕式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推進落實《巴黎協定》 共建人類美好家園
——在《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開幕式上的講話
2016年4月22日,紐約聯合國總部
張高麗
尊敬的秘書長,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我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使,很高興出席會議,代表中國簽署《巴黎協定》。《巴黎協定》旨在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實施,提出了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藍圖和愿景,是人類氣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今天,我們共同簽署這一協定,就是要進一步展示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將藍圖化為行動,將愿景變為現實。
中國積極推動達成《巴黎協定》。習近平主席出席巴黎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理念和主張,得到各方熱烈響應。在《巴黎協定》談判過程中,中國與各方密切溝通,為推動解決談判中的若干重大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人民崇尚言必信、行必果。我們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巴黎協定》,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堅持不懈努力。
第一,盡早參加《巴黎協定》。中國將在今年9月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前完成參加協定的國內法律程序。中國已向其他二十國集團成員發出倡議,并將與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協定獲得普遍接受和早日生效。
第二,做好國內溫室氣體減排工作。中國明確了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努力盡早達峰等一系列行動目標,并將行動目標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議程。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未來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我們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建設全國碳交易市場,大幅增加森林碳匯,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打下堅實基礎。我們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加強環境督察,確保行動目標落到實處。
第三,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國將積極參加《巴黎協定》后續談判,落實協定確定的一系列機制安排。我們將深化氣候變化南南合作,今年啟動了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新的合作項目,包括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融資能力。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站在全球氣候治理的新起點,讓我們齊心協力,化挑戰為機遇,共建氣候安全、綠色發展的美好家園,造福人類和子孫后代。
謝謝大家。
中國簽署《巴黎協定》助推海綿城市建設闊步前進
2016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這是一個絕對值得特別紀念的日子。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了《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并代表中國簽署《巴黎協定》。在簽署儀式開幕式上,張高麗發表題為《推進落實〈巴黎協定〉 共建人類美好家園》的講話。
張高麗在講話中說,《巴黎協定》旨在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實施,提出了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藍圖和愿景,是人類氣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
張高麗指出,中國積極推動達成《巴黎協定》。習近平主席出席巴黎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理念和主張,得到各方熱烈響應。在《巴黎協定》談判過程中,中國與各方密切溝通,為推動解決談判中的若干重大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高麗強調,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人民崇尚言必信、行必果。我們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巴黎協定》,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堅持不懈努力。
第一, 盡早參加《巴黎協定》。中國將在今年9月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前完成參加協定的國內法律程序。中國已向其他二十國集團成員發出倡議,并將與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協定獲得普遍接受和早日生效。
第二, 做好國內溫室氣體減排工作。中國明確了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努力盡早達峰等一系列行動目標,并將行動目標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議程。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未來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我們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建設全國碳交易市場,大幅增加森林碳匯,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打下堅實基礎。我們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加強環境督察,確保行動目標落到實處。
第三,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國將積極參加《巴黎協定》后續談判,落實協定確定的一系列機制安排。我們將深化氣候變化南南合作,今年啟動了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新的合作項目,包括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融資能力。
第四, 張高麗最后說,站在全球氣候治理的新起點,讓我們齊心協力,化挑戰為機遇,共建氣候安全、綠色發展的美好家園,造福人類和子孫后代。
是的,正如張高麗所說,我們站在全球氣候治理的新起點。這是中國政府改變長期以來的氣候治理策略,變“要我治理”為“我要治理”,以高度自信的姿態,掌握未來世界綠色發展的主動權,世界碳政治的話語權,以及世界碳經濟的主導權。
可以樂觀的判斷,中國簽署《巴黎協定》,對正在興起的海綿城市建設是重大利好。首先,海綿城市建設是最大的碳減排項目,中國即將啟動的零排放示范區建設,離不開海綿城市技術,而且可以廣泛地減緩城鄉社區熱島效應,調節社區氣候,降低能源消耗。其次,中國即將建設碳交易市場,改變過去依賴發達國家碳交易市場的被動局面,為碳減排行動提供可持續的資金支持。而海綿城市目前所遇到的資金瓶頸,將在碳交易機制的框架內輕松化解。
我們有理由相信,2016年將是中國綠色生態產業騰飛的元年,從此,海綿城市建設將駛入快車道,沿著美麗中國的目標闊步前進。
落實《巴黎協定》讓低碳成為“搖錢樹”
- 2016年04月24日 星期日 北京青年報
周權義
4月22日是第47個世界地球日,全球目光聚焦聯合國總部,17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代表濟濟一堂,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代表中國在這份協定上莊嚴簽字。(相關報道見07版)
選擇在世界地球日這天簽署《巴黎協定》,具有深刻的隱喻和深遠的意義。歷屆世界地球日都有一個總主題——“只有一個地球”,日益不利的氣候變化,不斷加重的環境污染,使我們唯一的地球傷痕累累。保護受傷的地球,建設和諧、美好的地球生態,正在成為世界各國越來越緊迫的共識和行動。去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這次17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代表簽署這份文件,是全球氣候治理模式的重大改變,標志著全球缺乏一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的尷尬即將結束。
《巴黎協定》設定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要求把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之前水平的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內,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控制在400億噸,2080年實現凈零排放。協定允許使用國際轉讓的減緩成果來實現協定下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協定要求在協定締約方第一次會議上通過該國際轉讓機制的具體規則、模式和程序,進一步明確了《京都議定書》等國際文件確立的碳排放權交易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在碳排放總值限定的條件下,碳排放權可以在國家與國家之間進行交易。可以在一國內部不同排放主體之間進行交易,通過節約能源和技術進步措施而使碳排放不斷減少的國家和企業,可以將自己減少的碳排放拿到碳交易市場上出售,換回看得見摸得著的利潤。
2014年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自2015年1月起施行。該辦法在總結地方試點的基礎上,為發揮市場在碳排放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對碳排放的控制和管理,初步制定了碳排放權交易的規則規范。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截至2015年8月底,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7個碳排放交易試點城市累計交易地方配額約4024萬噸,成交額約12億元;累計拍賣配額約1664萬噸,成交額約8億元。隨著《巴黎協定》的簽署以及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我國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擴大至30億至40億噸。僅考慮現貨,交易額預計達12億至80億元。若包括期貨,交易規模將達到600億元至4000億元。
目前,一些有眼光的企業在這方面已有大膽的探索。據報道,億利資源集團內蒙古庫布其沙漠造林項目近日通過CCER(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審核,獲得國家發改委的備案通知書。經審定,該項目2005年至2025年間二氧化碳減排量可達607.9萬噸,這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的林業碳匯項目,也是國內首個在沙漠中造林的碳匯項目,此次成功申報CCER,意味著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成果將可以拿到碳匯市場上交易。作為實施造林治沙項目的企業,億利資源集團通過出售自己的“碳減排量”,有望獲得可觀的收益。
綠色、低碳產業是碳排放交易市場天然的寵兒,這一市場同樣對可再生能源青睞有加。可再生能源是《巴黎協定》中唯一提及的清潔技術,協定將引導更多政府投資和社會資本流向清潔領域,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仍以庫布其沙漠上的低碳實踐為例,目前億利資源集團正在實施新型清潔能源項目——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按每平方公里沙漠一年產生400萬度電計算,該項目如果覆蓋整個庫布其沙漠(這當然是極而言之),將可以滿足全中國1/8的用電量;而把光熱發電項目減少的碳排放拿到碳匯市場上交易,又將換回相當豐厚的利潤。
落實《巴黎協定》規定的碳排放權交易,中國的節能減排和低碳生產,將不再是一個投入大、產生小,甚至只有投入而無產出的“無底洞”,而將變成一樁減排越多、收益越大的好生意,變成一棵能源源不斷產出真金白銀的“搖錢樹”。讓低碳減排的新興產業獲得良好的回報,讓投資綠色環保的企業獲得穩定的收益,改善生態、修復地球就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巴黎協定》將給環保清潔能源企業帶來巨大投資機會
4月22日,超過130個國家將簽署《巴黎氣候變化協議》(以下簡稱《巴黎協議》,將給碳排放行業帶來機會。碳減排市場空間大,在氣候大會達成新的全球氣候協議以及國內環保政策頻出的背景下,隨著相關政策不斷落地,市場有望重新認識碳排放概念股。
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明年力爭全面啟動
去年12月12日,來自195個國家的代表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一致通過了《巴黎協議》,被認為是氣候談判過程中歷史性的轉折點。
《巴黎協議》達成多項重要成果,包括達成后2020年減排協議;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援助問題達成一致;確定較前工業化時期升溫2℃內目標,爭取限定在1.5℃內;2023年開始,每5年對全球行動總體進展進行一次盤點,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
光大證券指出,2014年全球碳交易市場的交易規模達447億歐元,其中超過90%來自歐盟國家,而實際歐盟地區碳排放總額僅占全球排放總量的10%左右。根據世界銀行預測,2020年全球碳交易總額有望達到3.5萬億美元,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場。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談及《巴黎協議》的國內落實任務時透露,我國將加快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建立健全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力爭2017年全面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海通證券認為,我國碳資產管理市場空間或達千億。碳資產管理產業鏈包括:碳項目開發、碳項目投資、碳交易、碳盤查、碳咨詢等,預計碳項目開發、碳交易、碳盤查最為受益。目前行業競爭不激烈,主要公司有置信電氣、漢能碳、愛康科技、中電遠達等;此外,建議關注節能服務供應商智光電氣等。
民生證券認為,環保板塊在清潔化、替代化、減量化、碳交易等多個環節均參與到碳減排工作之中,隨著中國碳排放交易體系(ETS)的啟動,環保清潔能源企業具有巨大的投資機會,推薦重點關注節能增效標的:三聚環保、億利能源、迪森股份等;清潔能源標的:中天能源、凱迪生態、盛運環保等;空氣監測標的:雪迪龍、聚光科技等;碳交易標的:中電遠達等。
原標題:《巴黎協議》催熱環保股
《巴黎協定》簽署 以下五個問題囊括你想知道的一切
【摘要】簽了《巴黎協定》當然可以退出,但并不那么容易:實際上,根據協定規定,在協議生效的前三年中,任何締約國都不能自行終止或退出協定。
4月22日,超過150個國家元首和國家代表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正式簽署《巴黎協定》。
世界資源研究所總裁斯蒂爾(Steer)對表示,“簽約儀式反映了全球對于雄心勃勃的氣候變化行動的共識。首日簽署的國家數字可能有150個之多,這個數字有可能超過了人類歷史上任何簽署國際協議的締約方數字。”
不過,《巴黎協定》簽署有何意義? 簽了《巴黎協定》還能不能退出?
《巴黎協定》如何才算生效? 簽署《巴黎協定》和加入《巴黎協定》之間有何區別?為何盼著《巴黎協定》盡早生效?
以上五個問題囊括了你所需要知道的有關巴黎協定的一切:譬如,簽了《巴黎協定》當然可以退出,但并不那么容易:實際上,根據協定規定,在協議生效的前三年中,任何締約國都不能自行終止或退出協定。
中美力促《巴黎協定》簽署
在本月初,中美兩國發布第三份兩國間氣候變化聲明,并在其中表示,“中美兩國將于4月22日簽署《巴黎協定》,并采取各自國內步驟以便今年盡早參加《巴黎協定》。”
他們還鼓勵《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其他締約方采取同樣行動,以使《巴黎協定》盡早生效。兩國元首進一步承諾,將共同并與其他各方一道推動《巴黎協定》的全面實施,戰勝氣候威脅。
這一段文字實際上富含玄機。《巴黎協定》簽署有何意義?由于在巴黎氣候變化峰會期間,各締約方僅制定了協議而沒有最終簽署,4月22日的聯合國簽署協定儀式,標志著協約生效過程中的第一步。
此前由于美國正值大選之年,兩黨候選人對氣候變化議題均不做積極評價,各方一度對美國是否會簽署《巴黎協定》存疑慮。
美國能源部部長莫尼茲在早先訪華時,也沒有正面回答《第一財經日報》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并表示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簽署巴黎協議的。
與此同時,在此前訪華的記者會上,時任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斯特恩也承認,中方對于是否美國新總統會落實巴黎協定也表達了關切。
不過他表示,如果有任何人想退出,這都是令人驚訝的事情。
如何才能令《巴黎協定》生效呢?加入和簽署之間又存在何種區別呢?
首先,按照《巴黎協定》中的規定,當批準該協定的締約國數量達到55個,且其累加排放量達到全球總排放量55%時,該協定即正式生效。且各國希望該協議可以在2016年生效。
其次,在各國層面,在簽署《巴黎協定》之后,還需要各簽署國家在各國國內進行行政或司法程序,最終將批準的文件交回聯合國。
《巴黎協定》年內可以生效么?
針對是否《巴黎協定》年內可否生效這一問題,各方目前看法相當積極,其原因在于中美聯手。
正如上述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在電話會議中一直強調,中美占全球總排放量40%。而中美希望各自在國內采取國內步驟,以便今年盡早參加《巴黎協定》。
在美方而言,據上述官員介紹,在簽訂之后,該協議將形成一份行政協定(總統無須參議院同意而與外國所訂的協定),可以由總統直接批準。
在其他大部分國家,需要議會等組織來通過《巴黎協定》。根據目前已知的情況,對氣候變化議題最激進的幾個小島國國家已經提前完成國內立法批準程序,將在今日簽約儀式后同時遞交批準文件。
在歐盟方面,由于歐盟的政治決策機制過于冗長,目前歐盟內部還沒有完成內部指標分配談判,即歐盟將如何在內部各成員國之間分配40%的減排目標,因而唯有在此談判結束之后才能進入對《巴黎協定》的批準程序,目前估測這一最終加入程序有可能推遲到2017-2018年。
不過上述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目前歐盟內部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不過最終結果還要看當天簽署時的情況。
然而,如果歐盟不能在2016年完成加入程序,歐盟就不可能被算入上文所提到的55個締約方之中,亦無法參與締約國第一次會議和重要決策的制定,只能獲得沒有什么影響力的觀察員身份。
在其他主要締約方方面,目前巴西國內政治動蕩,并不預期其能在2016年完成加入程序。而金磚國家中的印度、俄羅斯、南非等國尚未宣布何時批準該協定。
為何期盼《巴黎協定》盡早生效呢?
如同中美在第三份氣候變化共同聲明中所說,“ 《巴黎協定》標志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性承諾,也發出了需要迅速向低碳和氣候適應型經濟轉型的強有力信號。”
為加快清潔能源創新和應用,中美雙方將共同努力落實巴黎會議上宣布的“創新使命”倡議各項目標,并推進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工作。
實際上,《巴黎協定》只提供了原則框架,通過該協定可以令各國盡早在具體問題上尋求適合的解決辦法。
由氣候動議組織和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合作的一項氣候記分板項目就 計算了目前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而數據顯示目前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意味著到2100年溫升3.5攝氏度,不足以完成《巴黎協定》1.5度/2度的目標。該項目提出,提高雄心、深度減排、早日達峰才能早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該 研究指出,歐盟 應將氣候目標從2030年比1990年減排40%提升至2030年比1990年減排47%,美國應將氣候目標從2025年比2005年減排26%提升至2030年比2005年減排45%等等。
斯蒂爾對表示,“如同20個國家已經顯示的,我們可以在顧及經濟增長的同時進行減排。”
簽了《巴黎協定》還能退么?答案是,可以。
雖然這個答案令人感到有些吃驚,但是通常在國際協定的制定中,是存在退出機制的,這是國際協議的常規部分。
根據協定中的條款,在協定生效的前三年內中任何締約國都不能退出《巴黎協定》,這一機制就確保了國際協議避免朝令夕改的命運,且在預防美國國內政治擾亂國際秩序方面有顯著作用。
上述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表示,盡管退出機制存在,“我不認為任何人會真的從該協議退出。”他并表示,美國下一任新總統也不能說,想明天退出就能退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