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地節材]一份海綿城市LID手冊,專業的讓你嘆服
海綿城市大熱后,低影響開發理念(LID)也漸入人心,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就發展起來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處理技術。作為一種可輕松實現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態技術體系,其關鍵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凈化、就近利用或回補地下水。包含了我們熟知的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綠色屋頂等。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套LID手冊,相信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
這份手冊受托于美國環境保護局和阿肯色州自然資源委員會,作為一個更大的規劃設計的一部分來促進LID在城市區域內的植入。設計師與國家機構、費耶特維爾市和它的環境咨詢民政集團合作,無償提供促成LID使用的規劃模板、代碼和最優方案。
在2010年4月,費耶特維爾市是阿肯色州第一個,也是美國僅有的幾個采納LID代碼的地區,使它成為了一個合法的系統。
來源:嶺南論壇
美國低影響開發(LID)設計手冊(中文版)/海綿城市規劃與專項設計
資料來自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
海綿城市規劃與專項設計
海綿城市–滲:主要是改變各種路面、地面鋪裝材料,改造屋頂綠化,調整綠地豎向,從源頭將雨水留下來然后“滲”下去。
透水景觀鋪裝:通過透水鋪裝實現雨水滲透,或通過水渠和溝槽將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滯留設施中
透水道路鋪裝:將園區道路、居住區道路、停車場鋪裝材料改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滲透量,減少地表徑流,滲透的雨水儲蓄在地下儲蓄池內經凈化排入河道或者補給地下水,減少了直接性雨水對路面沖刷然后快速徑流排水對于水源的污染。
綠色建筑:海綿城市建設措施不僅在于地面,屋頂和屋面雨水的處理也同樣重要。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適的屋面打造綠色屋頂,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減排和凈化。對于不適用綠色屋頂的屋面,也可以通過排水溝、雨水鏈等方式收集引導雨水進行貯蓄或下滲.
海綿城市—蓄:即把雨水留下來,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現在人工建設破壞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時間內水匯集到一個地方,就形成了內澇。所以要把降雨蓄起來,以達到調蓄和錯峰。而當下海綿城市蓄水環節沒有固定的標準和要求,地下蓄水樣式多樣,總體常用形式有兩種:塑料模塊蓄水、地下蓄水池。
蓄水模塊:雨水蓄水模塊是一種可以用來儲存水,但不占空間的新型產品;具有超強的承壓能力;95%的鏤空空間可以實現更有效率的蓄水。配合防水布或者土工布可以完成蓄水,排放,同時還需要在結構內設置好進水管、出水管、水泵位置和檢查井。
地下蓄水池:雨水收集池,由水池池體、水池進水沉沙井、水池出水井、高、低位通氣帽,水池進、出水水管、水池溢流管、水池曝氣系統等幾部分組成。
海綿城市—滯:通過“滯”,可以延緩形成徑流的高峰。具體形式總結為三種:雨水花園、生態滯留池、滲透池、人工濕地。
雨水花園:通過將雨水滯留下滲來補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徑流的洪峰,還可通過吸附、降解、離子交換和揮發等過程減少污染。其中淺坑部分能夠蓄積一定的雨水,延緩雨水匯集的時間, 土壤能夠增加雨水下滲,緩解地表積水現象。蓄積的雨水能夠供給植物利用,減少綠地的灌溉水量。
植草溝:植草溝溝頂寬0.5~2m,深度0.05~0.40m,邊坡(垂直:水平)1:3~1:4,縱向坡0.3%~5%。可設置在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前作為預防處理.
雨水濕地/雨水塘:雨水塘是滲水洼塘即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進行雨水滲透,補及地下水,雨水塘能有效地削減徑流峰值;水濕地人工雨水濕地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它應用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將雨水花園、生態滯留池收集的雨水進行集中的凈化。
………………………………………………………………………………………..
圖片來自網絡和整理,僅供學習和交流
2 第二種是用于居住區的LID設計
A 1. 生態滯留槽 2. 土壤治理 3. 生態滯留槽;4. 草地洼地;5. 雨水收集器;6. 可深水鋪面;7. 草地洼地;8. 生態滯留槽;9. 密林保護區
B 10. 密林保護區;11. 可滲水鋪裝;12、13. 雨水收集器(常用于高密度住宅區)14. 道路交通的處理手法

小結
1.對于道路的緊急停車位,建議采用可滲水鋪面,以緩解積水;
2.在高速公路上建議設計線型生態滯留槽,減少占用空間的前提下達到排水效果;
3.在不必要的地方縮短道路寬度,或是將臨時停車位和人行道設計在同一邊,留下道路的另一邊作為上面提到的各種生態用地,如生態洼地,生態滯留槽等。
![]() |
邁克爾•克拉(Michael Clar),ASCE/EWRI, Tetra Tech公司 邁克爾•克拉(Michael Clar)先生是Tetra Tech 的技術帶頭人/資深工程師,美國土木工程學會(ASCE)水資源分會低影響開發及雨洪綠色基礎設施委員會主席,在綠色基礎設施和低影響開發技術的評估、設計和建設領域擁有三十多年的經驗,協調著多個低影響開發委員會的活動。他是低影響開發(LID)領域國際公認的專家,著有多種相關著作,包括書籍、實踐手冊和科技論文。他在城市降雨徑流控制和管理方面具有豐富的培訓經驗和綠色基礎設施的設計與建設經驗。他經常監督項目建設并對項目的多方面進行檢查,包括工程勘察、每個建設階段以及建設后期的監測和評估。克拉先生參與設計了美國諸多低影響開發和綠色基礎設施項目,采取了極富創新的設計方法,制定了許多設計標準和行業先例。 |
![]() |
威廉•亨特(Williaml Hunt),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授 威廉•亨特博士是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系的教授,推廣專家。他積極參與了最佳管理實踐的研究,并擔任雨洪控制工程研究組的負責人。比爾是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 ASCE )和農業與生物工程師協會( ASABE )的積極會員,擔任了多個委員會的領導職務。他平均每年在國際、美國國內及北卡羅來納州州內組織約20~25個研討會及其他培訓項目。在2010到2011年間,他曾任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名譽研究員。在2012年,任新加坡國家公園綠色與生態城市研究中心(CUGE)研究員。 |
![]() |
安德魯•帕克(Andrew Parker),Tetra Tech公司 安德魯•帕克先生是Tetra Tech副總裁及水資源部門主管,該團隊擁有超過100名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專注研究綠色基礎設施工程、水資源規劃與管理及環境模型的開發與應用。他也是Tt東方(Tetra Tech和東方園林的合資企業)的副董事長,該公司關注中國境內的海綿城市、綠色基礎設施以及低影響開發項目。在過去的20年里,安德魯已成功為聯邦、州、省、市和私人業主運營管理50多個項目,遍及美國、中國、加拿大和韓國,包括切薩皮克灣、墨西哥灣、尚普蘭湖和洛東江。他一直參與美國國家環保局環境模型和建模系統的研發與維護,包括SUSTAIN,BASINS,LSPC,以及TMDL建模工具箱。安德魯是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的活躍成員,服務于美國環境與水資源學會(EWRI)流域建模與TMDL委員會,發表30余篇會議或同行評審期刊的論文。 |
![]() |
杰森•萊特(Jason Wright),Tetra Tech公司 杰森•萊特先生是水資源工程師,在綠色基礎設施的設計和建造領域擁有重要的實踐經驗。他致力于識別并優先選擇潛在的綠色基礎設施實施地點,并進行概念和全面的設計。在加盟Tetra Tech之前,杰森曾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任教,在那里他積累了設計與實施降雨徑流最佳管理實踐的經驗。他具備綠色基礎設施實施過程包括選址、設計和監督施工的全方面經驗。例如,杰森帶領了一個圣地亞哥綠色街道提升項目,涉及多種綠色基礎設施實踐,包括生物滯留池和透水路面的全部設計。他曾全面領導該項目,從地質工程勘察監督、建設成本到所有施工投標文件(目前該項目正在建設中)。除了他的設計經驗,杰森還積極參與教育和培訓工作,包括教育公眾和設計人員并向其證明綠色基礎設施的實施對雨洪管理的影響,以及進行綠色基礎設施檢查和維護認證以及居住區雨水花園認證的培訓。 |
![]() |
甄曉玥博士,Tt東方(Tetra Tech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