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首個實現通水的半地下全封閉再生水廠——肖家河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宣布完成。據項目承建方桑德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相比于改建前的污水處理方式,新建的地下水廠改用了更先進的節能膜生物反應器進行污水處理,大幅度節省了基建投資和占地。
作為北京市9座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之一,肖家河污水處理廠位于中關村科技產業園核心區域,是全國首家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BOT水務項目。水廠建成于2002年,當時的北京市領導曾親赴項目調研,對項目開創中國水務市場化先河給予過高度評價。
2013年,北京市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正式發布實施,擬加大城區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力度,提倡地下再生水廠建設。肖家河污水處理廠再次承擔重任,于當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這也是北京市三年行動計劃中最難的一個項目,要求在原址不增地、不停水的情況下提標,且擴建處理能力從2萬噸/日到8萬噸/日。
經過精心設計和組織施工,歷時近三年,肖家河污水處理廠終升級成功,獲全面通水,其中主要指標滿足地表水IV類水體標準,與清河再生水廠出水指標一致。
據介紹,新肖家河污水處理廠采用了桑德集團開發的脈沖曝氣節能膜生物反應器(MBR),比常規膜生物反應器節能60%以上,是目前國內最節能的膜生物反應器。這個技術也獲得了北京市2015年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