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市寶坻區第二污水處理廠位于寶坻區建設路東延,一期工程于2009年10月正式運行,原污水廠采用氧化溝處理工藝,日處理污水能力1萬噸,出水水質為國家一級B排放標準。 隨著天津市地方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DB12599-2015》的頒布,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增加再生水利用量,寶坻區于2015年5月與天津市碧水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議,由該公司對寶坻第二污水處理廠進行托管運營,并利用該公司技術優勢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建及提標改造。 天津市碧水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唐國娟介紹說:“我們自主研發的MBR膜生物處理工藝是公司的關鍵技術核心,取代了污水處理廠原有的二沉池。通過一系列提標改造措施后,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由1萬噸擴容至2萬噸,排放標準由國家一級B提升至天津地方標準A類水平(準地表水Ⅳ類)。可以說,連一顆細小的頭發絲都能被過濾掉,符合生態環境用水要求。” 提標改造后的寶坻第二污水處理廠于2016年正式運行,日均處理水量在設計能力的90%以上,出水水質穩定,所產再生水可有效補給薊潮引渠、窩頭河、潮白新河等河道,為改善寶坻區水環境面貌發揮重要作用。而被過濾出來的污泥日產達300—400噸,它們會被送到有資質的公司做資源化處理。為充分利用污水處理廠再生水資源,該廠又配套建成中水洗車系統和3個專用供水樁,為百姓提供中水洗車服務,并為部分路面降塵噴灑車輛及農田灌溉提供水源,保障了再生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天津是資源型缺水城市,污水處理廠生產的再生水一直是重要的補充水源,廣泛應用于生態環境、市政雜用、農業生產等領域。過去,天津市大部分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為國家一級A標準和一級B標準,實際出廠水質均低于地表水Ⅴ類水平,污水處理廠出廠水入河 后增加了河道污染物負荷,影響了天津市水生態環境質量。 為全面落實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天津市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了全面修訂,將原來執行的國家一級A標準和一級B標準提升為準地表水Ⅳ類~國家一級A標準,即要求污水處理廠出水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較過去減少一半,出水的色度、懸浮物等感觀指標明顯改善,污水處理廠出水符合生態環境用水需求。 為落實好新修訂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標準,天津市水務部門自2016年起開始推動全市110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經完成56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至今年年底前將完成全部改造任務。通過實施提標改造,一方面將有效減少入河污染物負荷,改善河道水質;另一方面將有效提高再生水的可利用量,為生態用水和農業灌溉提供重要水源,為持續改善天津市水環境質量提供重要支撐。 本報記者張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