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前景怎么樣?
3 個回答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717座,污水處理能力1.57億立方米/日,較2013年新增約800萬立方米/日。其中全國設市城市建成投入運行污水處理廠2107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1.29億立方米/日,較2013年新增約600萬立方米/日。全國已有1402個縣城建有污水處理廠,占縣城總數的86.9%;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610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0.28億立方米/日,較2013年新增約201萬立方米/日。
2014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累計處理污水480.6億立方米,比2013年增長8.1%;運行負荷率達到84.1%,比2013年增長1.5個百分點;累計削減化學需氧量(COD)1197.8萬噸,比2013年增長6.9%;削減氨氮總量110.1萬噸,比2013年增長11.9%。污水處理量的增長速度高于污水處理能力的增加速度,運行負荷率也快速增長,說明污水處理需求快速增加。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50億元,同比增長17.54%,實現利潤總額為45億元,同比增長21.94%。污水處理行業受整體宏觀影響較少,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4%,污水處理行業仍然快速發展,一方面是國家提高了對污水處理的重視,提高了對環保的整體要求,另一方面,污水處理技術的進步也進一步擴大了污水處理量。
目前,中國污水處理行業仍然處于成長期,無論是城鎮對于污水處理的需求,還是農村對于污水的處理需求,均將推動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污水行業作為一個很好的投資行業,將迎來更多投資。而目前對于污水處理行業來說,主要投資趨勢包括兩點。一是專業的污水處理廠運營企業,因為前期污水處理廠多為政府建設,但是無論運營效率和效益均不太理想,如果加上民資進入污水處理行業,增加污水處理行業的市場化,將提高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能力。二是橫向兼并增加,目前的現狀是,全國幾乎每個城市均有污水處理廠,但是規模偏小,沒有發揮規模化效應,因此,如果能夠出現大的資金,實行跨區域的并購,更好的發揮區域效應,更好的發揮協同效應,將更加有利于行業的發展,詳見污水處理研究報告。題主你好,我從事的是環保行業研究工作。最近我剛好做過這方面的一些研究,分析的是“十三五”期間的行業機遇,希望對你又幫助。
文章出處:宇墨Umore 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內含大量行業研究原創文章)
-----“十三五”水處理行業發展機遇分析-----
“十三五”:特殊的歷史時期
無論是環境管理還是宏觀經濟的發展,“十三五”都將是個特殊而關鍵的時期。
環境方面,未來幾年可能將是我國環境改善最重要的時期。雖然民眾依然對霧霾等環境污染問題抱怨不絕。但事實上在“十二五”中后期,工業廢水,市政污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工業廢氣的大部分污染物的排放量都已經過了峰值,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見圖1)。換言之,我國相當一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曲線已經接近,甚至越過了峰值。但這一減排成果并未直接導向環境質量,特別是可觀察到的環境質量的全面改善。除了環境的自我恢復需要時間等客觀原因之外,環境保護政策的科學性和政策的執行中存在的不規范、不合法乃至一些黑箱操作使環境治理的效果打了折扣。但值得慶幸的是,情愿或者不情愿,主動或者被動,這些不規范不合法在追問下逐漸被糾正,這些黑箱開始被打開。正因此,未來幾年將是污染物控制的效果體現、扭轉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時期,或者說是將紙面上的減排數字落實到普通民眾可及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關鍵時期——如果目標未實現,近年來的污染物控制工作將受到非常大的質疑,而若成功,則越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頂點將順利實現,我國生態環境將全面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經濟方面,“十三五”前期將是我國經濟增速換擋的關鍵節點。此階段將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在眾多行業將粗放式發展模式轉變為精細化發展模式,實現供給側改革的最好時機。“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眾多官方提法也正說明提升環境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發展中的環境代價是“十三五”階段經濟發展的主題之一。
總而言之,“十三五”的五年將是我國環境管理和經濟發展的質變期,這也是環保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
環境治理改善目標的理想與現實
“環保工作思路將由污染物控制單核心轉變為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物總量控制雙核心。”這一表述在近期官方發布的各類規劃和綱領性文件中都有所體現。
“水十條”等相關文件也為環境質量改善這一目標規劃出了大致的階段目標:2020、2030、2050年分別實現水環境質量階段性改善,總體性改善以及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也即一個三步走的路線圖:全面扭轉排污曲線;進入環境自凈能力范圍,環境進入良性軌道;污染問題得到解決,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官方同時也給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路徑:通過控制各類污染源的污染排放、經濟轉型等措施實現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降低;同時通過海綿城市建設、人工濕地建設等措施,培育和改造水生態空間,實現環境容量的增加。分子減小分母增大,水環境治理實現改善。
然而,看上去美好的的路線圖和方法論落實到執行層面就顯得非常現實。今年11月,環保部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擬對現行的市政污水排放標準進行修訂,水處理行業將可能迎來第四次提標。意見稿中值得關注的點包括:增加污染物控制項目,基本控制項目增加總鎳、苯并(a)芘兩項,選擇控制項目增加39種金屬、有機污染物等;此外,新標準還將在(特別規定的)環境敏感區實行特別排放限值,特別排放限值的大部分主要項目為最嚴的一級A標準的一半左右,總體與地表水IV類體水質標準相當。根據時間表,如果順利通過的話,修訂后的標準將在明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此次近乎嚴苛的標準修訂引起了行業內外廣泛的討論和質疑,爭論的焦點主要在于,我們目前的排放標準已經與發達國家水平相當,甚至還稍嚴于國際平均水平,再“貪嚴”地提高標準將與絕大多數污水廠實際運營情況嚴重不符,大量污水廠微利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如此大的代價之下,能取得的效果又難以預計和評估…
無論如何,趨嚴的標準,對于一些環保企業,尤其是眾多中小型技術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比如對于實行特別排放限值的地區,膜技術幾乎是唯一的工藝選項。具有高技術含量產品及服務的企業,將從提標改造及高標準的新建項目中分得可觀的市場蛋糕。同時,高技術附加值的企業也將更加獲得投資機構及大型環保企業的青睞。環保產業的“大小”合作,“資本”和“技術”合作都將更加頻繁和緊密。
PPP模式:從投融資創新到管理理念變化
關于“十三五”的環保規劃,動輒數萬億的投資計劃令人矚目。官方口徑給出的預測是:至2020年,將有4~5萬億投資以踐行水十條相關規劃。如此體量的資金應將以政府投資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的形式完成。在當前背景下,PPP模式將是實現該投資的最好途徑。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發酵,PPP模式在各類公共服務領域釋放出了驚人的量能。截止2015年底,全國各地推出的PPP項目已接近萬個,總計劃投資額達到了10萬億元的規模。而環保項目則是數量最多的項目類型之一。PPP潮雖然由政府項目投融資需求催生,但這不應成為PPP的目的,其落腳點應為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及專業服務商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這一環境管理理念的變化將是環保產業走向市場化,潛在市場空間全面打開的根本條件。
細分市場大門的打開:新興市場走向成熟
“十三五”期間,環保行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將是眾多細分和新興領域市場大門的打開。水處理行業尤為如此。除已提到的膜技術領域以外,海綿城市、農村水環境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地下水修復、工業零排放等細分子行業都在“水十條”及相關規劃政策中被重點提及。這些行業的政策環境、技術環境及社會環境都將在未來幾年逐漸走向成熟,其所蘊藏的巨大市場體量也將逐漸得到進一步釋放。在此過程中,將出現大量“從0到1”以及“從1到n”的創業及投資機會。從新三板掛牌環保企業極其豐富的業務形態和商業模式可以看出,有眾多的中小型環保企業正在新興產業的土壤上茁壯成長。而從近期首創、北控乃至聚光科技一系列投資與并購舉措來看,大中型環保企業也正對這些新興市場進行積極的布局。這些細分領域將成為未來幾年各類型各體量環保企業進行競爭及合作的重要舞臺。
強調系統治理與管理:治污小項目到服務大項目
“系統治理”是“十三五”期間環保政策所強調的另一個重點。“系統治理”的意義非常廣泛,既包括管理層面重點區域的系統治理、重點流域的系統治理、重點行業聚集區(工業園區)的系統治理;也包括治理對象上,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系統治理,淡水和海水的系統治理,灰水和黑水的系統治理等。強調系統治理,解決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重復建設重復投入以及各掃門前雪,效率低下等環境管理上的問題。
落實到企業和項目層面。近一兩年一個突出的趨勢是,過去分散的單個的環保工程項目正被大型化綜合化的環境服務大項目所取代。以水處理領域為例,過去環保企業獲得的多為污水處理、供水等單個的項目合同,而自2015年以來,涵蓋水體修復、大型污水廠建設運營、海綿城市建設、工業園區水處理、再生水等眾多內容的區域性環境戰略合作協議大行其道。前者通常投資額為數千萬至數億元不等,而后者則能達到數十億元的規模。雖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紙面上的天價投資額難于實際足額落地,但不可否認的是,地方環境管理者(政府)希望將專業化市場化的環保公司更加深入得引入到環境管理工作中,從過去采購設備和工程變為采購服務以獲得更高的環境績效已成為大勢所趨。
總而言之,我認為水處理行業作為一個整體而言,在未來10年肯定是向上發展的。如果題主問的是職業發展的話,我覺得從業人員的收入待遇水平的提升應該會快過社會平均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行業整體發展的背景下,其行業領域會不斷細分下去,并且多個細分領域將很可能遇到政策風口,比如海綿城市、農村污水處理、城市水體修復、高難度工業廢水處理等等,這些領域將吸引國家和社會大量的資金,從而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如果題主能再這些細分領域從業,相信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
硬廣一枚:
以上內容出自環保行業研究月刊《宇墨智庫》,
《宇墨智庫》是宇墨咨詢為國內、國際關注環保行業之人士打造的咨詢產品。我們致力于以一手數據和一手觀點為讀者提供一份有誠意的行業內參。月刊定期追蹤環保行業政策、技術、企業、投融資事件及趨勢,并深入研究重點專題,幫助讀者把握市場脈搏,發現和放大清潔技術產業價值點。我們不是觀點的搬運工,我們是有根據、有價值、前瞻性觀點的生產者。

水處理永遠是老大,就放在那里,誰也搶不走。
來源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