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設計|上海青浦新濕地體驗
背景
青浦,距離上海市區30 公里,是上海周邊的幾個工業地區之一。青浦過去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到處都是農田,由河流和湖泊連接。青浦歷史悠久,以運河文化和傳統聞名。

現代,青浦與其他地區競爭,希望能吸引更多的產業和居民入駐。這樣的結果就是將形成另一個工業,住宅,商業地產和產業化農業設施的聚集地。該區迫切地需要全新的設計理念,創造宜居的未來城市的成功模式。

設計理念
方案中的每個元素都是經過慎重考慮的,致力于創造出一個生態可持續的系統。濕地公園由植物,水和陸地組成,在給予這些元素充分的空間之后,一條高4 米的體驗之路蜿蜒其中,帶給游客和當地居民不一般的體驗。

在設計中,我們充分考慮了為動物和鳥類的定居、繁衍提供自然棲息地。游客可以搭乘公車和船只經由一條不會打擾其內部的道路進入濕地公園。設計的目的是要創造一個交通便利,融合了可持續, 水,生態的獨一無二的寧靜的城市中心。

帶給青浦的利益
濕地公園將給當地居民帶來簡單而有效的影響。公園的自然風景和河流能夠幫助居民原理日常生活的塵囂。殘疾人和老年人也能進行享受其間的植物和野趣,這里的自然更能激發起人們對于污染和可持續性的的關注。

濕地公園以非常簡單的方式回歸了當地的自然生物,能與人們互動,同時吸引人們。相比傳統公園模式,濕地公園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其簡單而經濟的建造和維護。

濕地公園保留了淀浦河的歷史生命線,人們能夠徜徉于這個安靜的環境中看過往的船只。浮動的露天劇場提供了水上演出的舞臺,老舊的船只已演變為餐廳和酒吧,為淀浦河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青浦濕地為當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安靜的庇所,是獨一無二的。設計強調青浦的競爭優勢,使該地區成為吸引居民和用戶的理想場所。特別是其經濟的可持續城市景觀設計,將成為青浦,乃至上海城市發展的一個成功典范。

設計細部
交通:自然優先
公交線路把地塊與外部城市相連,并有水運及游船停靠港口。設計沿用水渠環繞地塊周圍,限制出入口數量,以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立體交通路線貫穿園內,僅行人可進入場地,并且行人也只能逗留于體驗之路,活動空間和平臺。

立體交通
在不同的高度都能感受到濕地公園的原始美。尊重自然是我們的目標,保證植物優先的青浦新濕地體驗原則,使人然與自然保持一定的距。園內的道路由本地的木材和竹子做成。

豎向設計
設計將平坦的地塊砌高以在中部形成低洼,匯集濕地和周圍山丘以保護中心地帶免受洪水侵害。新的起伏地形使自然生物及植物種類更多元化,也避免了外來土地的使用。

水系統
雨季時雨水由四周匯聚于低洼處,蓄水成渠;暴雨后匯聚的雨水經過凈化沿地勢流入淀浦河;旱季時引入城市中水,通過濕地凈化后可自然地涵養植被。濕地能夠保證水質潔凈,確保水系統生態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要條件。城市的污染導致潔凈水現在越來越有限,這一點尤為重要。

生態原則
植物:鄉土植物,抗逆性強、有一定凈化能力、綜合利用價值、景觀效益、維護成本低。
動物:能吸引稀有或當地的動物遷徙到此。
微生物:能分解有機質,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有助于凈化水質及過濾環境污染物。

轉載:自然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