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生態示范創建工作培訓班上的講話
|
日期: 2016-05-23 稿源:廳生態處 |
同志們: 為扎實推進我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全面提高創建質量,實現生態建設示范區向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順利過渡,根據年度工作計劃,我們決定舉辦這次培訓班,既是培訓,也是開會,主要目的就是總結交流過去生態示范創建工作成效及經驗,學習討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的新政策、新舉措、新要求,研究部署下步工作。上午,中國環科院韓永偉研究員給我們詳細解讀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指標(試行)》,大家還進行了座談討論,我們對新的指標內涵要認真消化吸收,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不斷提高創建工作水平。下面,我就全省生態示范創建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總結過去,生態示范創建取得顯著成效 自2000年環保部開始推進生態示范創建工作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全省各級環保部門積極主動出主意、想辦法,出成效,大力推進生態縣、鄉鎮、村的創建,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從被動創建到主動創建的歷史性轉變。回顧過去的工作歷程,全省生態示范創建工作成效顯著,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認可。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發展勢頭總體良好。從數量上看,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個縣(區)獲得國家生態縣命名,有2個縣(資溪、宜豐)通過國家生態縣技術評估;累計創建228個國家級生態鄉鎮、9個國家級生態村,20個省級生態縣(市、區),633個省級生態鄉鎮和673個省級生態村。尤其是“十二五”期間全省創建熱情高漲,發展速度較快,新增國家生態縣(區)5個,在中部地區排名靠前;新增國家級生態鄉鎮200個,在全國排名靠前;新增省級生態縣(市、區)10個、生態鄉鎮449個、生態村567個,新增數量分別占全省縣、鄉鎮、村總數的10%、32%、3%。從水平上看,婺源縣、灣里區、靖安縣、銅鼓縣、浮梁縣等5個縣(區)創建水平較高,得到環保部有關領導和生態縣考核組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尤其是婺源縣生態環境優美,環保基礎設施完善,生態旅游發展迅猛,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最美鄉村”,在全國享有盛名,已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從特征上看,全省創建工作保持梯次推進、縱深拓展的態勢,呈現“宜春、吉安、南昌全面開花,九江、撫州、新余基本覆蓋,上饒、景德鎮、鷹潭重點突破,贛州、萍鄉穩步推進”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體系初步建立。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生態示范創建工作體系已基本形成。一是工作制度日趨完善。先后印發了《江西省省級生態縣(市、區)考核驗收規定》、《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申報及管理規定(試行)》、《江西省省級生態村考核驗收規定》及《江西省農村面源與生活污染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等,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創建標準和技術指南,并進一步規范了創建、申報等程序。二是創建力量不斷加強。一些市、縣環保部門專門設立了生態處(科、股),并配足配強工作人員,有些未設生態處(科、股)的環保局也指定了專人負責創建工作。省廳還建立了生態示范創建專家庫,邀請省內生態領域的權威專家參與、指導創建工作。一些設區市環保局也相應建立了生態創建專家庫。三是激勵機制逐步形成。省廳把生態示范創建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相結合,實行“以獎代補”政策,采取對國家級生態縣、鄉鎮給予資金獎勵,連片整治項目重點支持等措施調動全省各地創建的積極性。在省里帶動下,不少市、縣也不同程度的采取了一些激勵措施,有些市、縣把生態示范創建工作納入了政府的目標考核內容,南昌、鷹潭等地還安排了生態示范創建獎補資金。 (三)載體作用發揮明顯。生態示范創建工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為我省“五位一體”深度融合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領導干部的生態文明意識不斷提高。生態示范創建充分調動了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進一步強化了政府的環保職能。許多地區以創建為抓手,將生態環境競爭力與產業發展競爭力同步推進,生態品牌效應逐步顯現,資源環境優勢充分發揮,部分地區初步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二是全社會的環保投入不斷加大。許多創建地區把生態創建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整合環境保護有關資金,切實加大了投入力度。有些市、縣還設立了專項資金,全力推進創建工作。同時,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投向生態建設項目,資金杠桿效應逐步顯現,全社會環保投入占GDP比重逐年加大。三是環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不少開展生態創建的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城鄉環境功能更加健全。通過開展創建,全省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能力明顯提高,區域農村飲水安全、畜禽污染防治等設施不斷完善,環境功效日益顯著。尤其是在推動鄉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生態創建是一項有效舉措。四是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許多創建地區緊緊圍繞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綜合整治力度,環境面貌明顯改觀。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作為創建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通過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臟、亂、差”得到治理,農村環境管理得到進一步強化,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也顯著增強。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的結果,是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結果,更是全省環保系統干部職工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奮力拼搏的結果。 二、審視當前,創建工作存在問題不容忽視 自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全國有133個市(縣、區)被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生態市(縣、區),有4595個鄉鎮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其中江蘇、浙江、福建分別有27、25、17個國家生態市(縣、區),分別有634、691、519個國家級生態鄉鎮。我省目前僅有5個縣(區)獲得國家生態縣命名,228個鄉鎮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還沒有創建1個國家生態市,這與江西省在全國生態環境所處的位次不相稱,也充分說明我省的生態示范創建工作正面臨著嚴峻考驗和巨大壓力。造成我省創建工作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主觀認識存在誤區。一些市、縣仍存在重GDP增速、輕生態建設的錯誤意識,認為生態示范創建最終只是拿一個虛牌子,沒有獲得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創建積極性不高,至今未啟動創建工作;有的市、縣認為創建工作是環保部門一家之事,政府不夠重視,推進力度不大;還有的縣、鄉鎮、村是迫于上級的壓力而被動創建,僅僅是把其作為一項應付性工作來做,創建工作決心不大,行動不力,投入不足,存在重形式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創建規劃和工作機制也幾乎是形同虛設。 (二)長效機制還不健全。首先,生態示范創建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作,而有些市、縣在創建工作中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時有發生,創建工作合力不足,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沒有建立。其次,目前仍有不少市、縣環保部門沒有設立生態科、股,嚴重缺乏管理人員,導致創建工作不扎實,對已命名的縣、鄉鎮、村的管理也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導致不少地方環境問題重新出現。長效管理機制亟待建立完善。 (三) 激勵措施不夠有力。據我們了解,江蘇、浙江等一些先進省份,凡是創建成功的地區,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激勵機制,尤其是在考核、獎懲方面,一是把創建工作與領導干部實績相掛鉤,突出對主要領導的問責;二是設立專項資金,嚴格實行獎優罰劣政策。而我省許多市、縣在這方面做得都不夠好,有的即使是把創建工作納入了政府目標考核,內容上也只是輕描淡寫,評分系數較低,執行也不嚴,有的市、縣即便是設立了獎補資金,但獎懲機制也不夠完善。 (四)創建水平有待提升。在一些重點工作、重點領域、重點部位上,與江蘇、浙江等先進省份相比,我們還有較大差距。一是軟件資料管理不夠細,許多創建地區創建資料不齊全、不規范,申報材料質量不高;二是環保基礎設施不夠硬,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仍然滯后,許多鄉鎮未建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些已建的設施處理效果甚微。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體系尚未建立完善,無害化處理率還不高;三是市容市貌、鎮容村貌品位不高,城區、鎮區規劃布局不合理,美化、亮化、綠化不到位,甚至有些地方還存在臟、亂、差現象;四是特色亮點培育不夠精,我省有不少可以打造的生態亮點,但目前可以在全國展示和推廣的屈指可數。 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會極大地影響和制約全省創建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我們一定要認清形勢,正視問題,制定措施,加大力度,把全省生態示范創建工作進一步引向深入。 三、著眼未來,生態示范創建必須順勢而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特別是對江西提出的新的希望和“三個著力、四個堅持”、要“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的江西樣板”的總體要求,為我省的綠色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開展生態示范創建活動,就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行動。多年的實踐也證明,生態示范系列創建是推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各級環保部門必須要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要求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江西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決策部署上來,深刻認識生態示范創建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做好生態示范創建工作的責任心和緊迫感,切實轉變工作方式,認真研究安排部署,不斷完善生態示范創建的長效工作機制,扎實開展生態示范創建工作,為我省綠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4年環保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環辦〔2014〕110號)中明確:經中央批準,將“生態建設示范區”更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今年又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管理規程(試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指標(試行)》,正式拉開了生態建設示范區向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提檔升級的序幕。針對新的歷史要求,綜合考慮長遠發展,我省今后一個時期生態示范創建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鞏固成果,梯次推進,重點突破,深化創建。按照以上的總體思路,體現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就是要:堅持一個原則,把住兩個關口,注重三個結合,突出四個重點。 堅持一個原則: 就是堅持政策引導,當地自愿,好中選優的原則。2016年是我省從生態建設示范區向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提檔升級的過渡期,我們各級環保部門要把有關政策、文件理解透、宣傳好,選取和鼓勵條件好、積極性高的生態市、縣、鄉鎮、村開展升級創建工作,并加以指導。今年4月28日,環保部生態司領導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培訓班上明確:環保部門牽頭開展的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活動是經中央批準的一項承前啟后、梯次推進、全面鋪開的長期性工作,發展改革部門牽頭開展的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工作是一項區域性、階段性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們既要將兩者緊密結合,又要有的放失抓重點,做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把住兩個關口: 一是要牢牢把住“規劃”關口。創建規劃是創建工作的行動指南,必須做到全面、科學、具體,要認真負責,緊扣實情,貫徹執行,絕不能敷衍了事,脫離實際,當作門面,作為擺設。各級環保部門一定要牢牢把住規劃的編制、審查和實施這幾個環節,使規劃真正發揮“指南針”作用。 今年環保部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管理規程(試行)》規定,申報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必須編制《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規劃》并經同級人大或其常委會批準實施,設區市的規劃要實施3年以上,縣(市、區)的規劃要實施2年以上。希望有條件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的設區市,盡快組織編制《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已獲國家、省級生態縣命名,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積極性較高的縣(市、區)盡快組織編制《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編制完成后,向省環保廳提出認證申請,規劃通過認證后按照有關要求做好報批、報備工作,并全力組織實施。 同時要做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創建規劃(方案)的編制工作。申報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生態文明創建規劃(方案)須經所在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1年以上。希望已獲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且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積極性較高的鄉鎮盡快編制創建規劃(方案),編制完成后,向所在設區市或省直管試點縣(市)環保部門提出認證申請,規劃通過認證后按照有關要求做好報批、報備工作,并認真組織實施。 二是要牢牢把住“質量”關口。首先,軟件資料是全面反映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徑,對創建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加強指導,嚴格審查,不斷提高申報材料質量。其二,各項工作任務達到建設指標要求是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認真對照創建指標要求,做好篩選、考核、管理等工作,努力提高創建質量。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管理規程(試行)》規定:①全市80%的縣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標準,至少有20%被環保部命名,且經自查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各項標準的設區市方可申報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②全縣80%的鄉鎮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標準,至少有20%被環保部命名,經自查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各項標準的縣(市、區)可以申報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③已獲國家級生態縣、鄉鎮命名,且生態文明示范縣的創建規劃實施2年以上的,鄉鎮創建規劃(方案)實施1年以上,經自查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鄉鎮各項標準的創建地區可以直接申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考核驗收。希望部分條件較好、有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積極性的設區市和已獲省級以上生態縣命名的地區,要超前謀劃、科學部署、扎實推進本地區的創建細胞工程,認真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鄉鎮、村的創建工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的創建奠定基礎。 注重三個結合: 一是要注重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結合,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創建主線,以創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綠色經濟,持之以恒走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之路。 二是要注重與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相結合,突出創建為民的導向,以創建帶動解決環境問題。要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下大力氣解決“臟、亂、差”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三是要注重與其他類創建活動相結合,實現各類創建相得益彰,提升環保綜合效應。要與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態旅游示范區等創建活動相結合,統籌兼顧,協調共進,深度融合,積極整合政策、技術和資金,確保發揮最大綜合效應,實現各類創建共同發展。 突出四個重點:生態示范創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們必須突出重點,著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突出強化組織保障。生態示范創建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作,協調推進是關鍵。創建工作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統一規劃,統籌安排,部門聯動,整體推進。要認真對照創建標準,建立健全推進工作機制,細化任務、明確分工、落實責任。要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的監督作用,不斷強化創建工作的組織保障,努力形成“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監督,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創建工作機制。 (二)要突出強化設施建設。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我們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要結合我省“清潔工程”不斷建立完善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體系;要持續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特別是中心鎮污水處理廠、環鄱陽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工程,不斷提高污水的收集率、處理率和達標率;要加快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尤其是我省“綠色生態農業”十大專項行動中的重點任務,切實提高我省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 (三)要突出強化亮點培育。特色、亮點是“敲門磚”。創建工作中,要善于挖掘、提煉特色,突出亮點,積極打造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生態示范創建典型,以點帶面推動生態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要著力抓好市容市貌、鄉容鄉貌、村容村貌的整治,不斷優化城鄉人居環境。要積極推動特色鄉鎮、鄉村旅游建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四)要突出強化輿論宣傳。輿論是行動的先導。創建工作中要全社會發動,廣泛宣傳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意義;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將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貫穿于生態創建的始終,增強滲透力、拓寬覆蓋面,使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生態文明建設已列入中央“五大戰略”、“五大發展理念”之中,我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立足新起點,瞄準新目標,全面開創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的新局面,為建設美麗中國“江西樣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