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海綿城市系統方案
來源:栗玉鴻中規院城鎮水務與工程研究分院
2018年2月8-9日,城鎮水務與工程研究分院“2017年度業務技術交流會”在中規院新樓13層會議室成功舉辦。此次技術交流的內容包括“基礎設施與城市雙修”、“城市水環境治理與排水防澇”、“國際合作交流與新技術發展”、“海綿城市系統方案”四個單元。本次分享的作品是第四板塊“海綿城市系統方案”中的項目:武漢海綿城市系統方案,作者是來自水務院能源所的栗玉鴻工程師。具體內容請看:
夏天到武漢看海一度成為網絡熱詞,2016年7月初的持續降雨,更是導致武漢南湖部分地區積水時間持續兩周以上。同時,全市19條黑臭水體也凸顯了不容樂觀的水環境情況。
九省通衢,依水而興的武漢在城市快速發展中又受到了城市水問題的制約,嚴重影響了城市安全與生活品質,可以說優于水又憂于水。
百湖之市的武漢為什么內澇頻發,水環境較差,全市應該如何構建完善的排水防澇體系與水環境保護體系,是武漢市系統方案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依托全市系統方案的思路,武漢市兩個海綿示范區又結合自身特點有針對性的細化了具體措施。
在天幫忙,人努力的情形下,武漢市2017年未發生嚴重內澇,兩示范區范圍內內澇積水點全部消除,且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