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 實習生 楊盛果)7月30日,成都市檢察院通報的一起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工作的典型案例,由青白江區檢察院督促青白江區環保局履職,是四川省檢察機關全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以來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受污染被破壞的20余畝土地得到了修復。

  2016年6月,成都震聲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鄒某某安排車輛將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運送至青白江區楊梅基地進行傾倒,前后共計傾倒20車約600噸,傾倒的污泥造成該區清泉鎮花園村果林損害約20余畝。經鑒定,本次傾倒的污泥中含有多種重金屬,屬于有害物質,已造成環境損害。2017年3月,鄒某某因環境污染罪被司法機關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一萬元。


青白江區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該線索后,經調查發現,該案相關人員雖已受到刑事制裁,但成都市青白江區環保局未對涉事企業進行行政處罰,被污染的環境也未得到修復。青白江區院遂向成都市青白江區環保局提出檢察建議,建議該局盡快對造成污染的企業進行行政處罰,并督促該企業對被污染的環境進行修復。檢察建議發出后,成都市青白江區環保局高度重視,立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落實,并在一周內對該公司處以8萬元的罰款,涉事企業積極對受污染破壞的20余畝土地進行了修復。

  據介紹,該案件為全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本案的成功辦理,推動出臺了四川全省首個關于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地方政府文件,提升了檢察機關行政執法檢察監督職能知曉度和社會認同度,營造了各方共同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良好氛圍。案件從檢察建議送達到行政主管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涉案企業修復環境僅僅一周時間,形成了監督合力,充分體現了訴前檢察建議的監督力度,對當地環境治理和保護起到了促進作用。

  早在2017年6月,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就正式確立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成都市檢察機關聚焦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公共利益,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整體作用,統籌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積極構筑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的司法公益屏障。截止到今年7月底,成都全市檢察機關共發現環境保護類公益訴訟案件線索72件,立案53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50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件,共提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31件,行政機關回復18件,其余案件尚在回復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