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新型活性炭吸附/再生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及裝置獲“金橋獎”
來源:齊魯網
2016-12-01
齊魯網濰坊12月1日訊(高密臺 牟乃宗)置身如今的北膠新河河畔,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魚兒歡快暢游河中,樹木成行,空氣清新沁人心脾。北郊新河這條昔日“高密龍須溝”已變成了“堤固岸綠、河美水清、水鳥群集”的生態景觀走廊。而能夠打造出這樣一條綠色生態河的“功臣”——新型活性炭吸附/再生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及裝置功不可沒。該工藝及裝置由重慶康達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研發,已被該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應用。正是它每天將第二污水處理廠的大量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轉化成一級標準用水。“新型活性炭吸附/再生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及裝置是污水處理凈化的最大‘功臣’。”據負責研發該工藝及裝置技術的高級工程師申紀軍介紹,該項工藝及裝置于1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頒獎大會上,榮獲優秀項目獎。
記者了解到,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是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授權認定的,旨在獎勵全國技術市場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優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是全國技術市場的最高獎項、每2年評出一次。申紀軍介紹,大規模難降解工業廢水是導致當前我國水環境形勢嚴峻的重要因素,如何對其進行深度處理是一個技術難題。針對這一技術難題,重慶康達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9000余萬元,歷時4年,自主研發了“新型活性炭吸附/再生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及裝置”。該工藝采用新型吸附過濾單元裝置對難以生化的工業廢水進行吸附處理,采用現場再生系統對飽和活性炭實施再生,并隨即返回吸附池。處理過程中,活性炭的反洗、提出、輸送、脫水、再生、投加等在一個封閉系統內進行,可實現中控室監視及操作的全自動連續運行。整個系統運行只需2-3人即可操作。目前,該技術處理工藝及裝置能適用于各種難生化降解工業廢水對COD和色度的深度處理,達到出水水質穩定、處理對象廣譜的效果,從而很好地解決了活性炭吸附工藝用于大規模污水深度處理的大難題,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降低了運行成本。同時,該技術處理工藝及裝置在污水深度處理領域有運行費低、建設費用節省,對大規模污水處理可實現自動化連續運行,無二次污染等典型綠色工藝優勢,應用到污水處理提標中,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經重慶康達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多年的研發、改進,目前已應用到大規模工業生產領域。其中,采用該工藝及開發的全套設備,設計建設的高密市第二污水處理廠10萬噸/日規模“一級A”提標工程,已連續運行3年,出水優于“一級A標”,產生了較高的社會效益。該工程被國家環保部環保產業協會評為“2015年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示范工程”。目前,國內很多政府機構、企業、環保公司前來現場考察,受到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