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環境較差嚴峻形勢
發稿時間:2018-10-23 作者:李華錫 來源: youth.cn
中國青年網天津10月23日電(記者 李華錫)一走進天津市大寺鎮污水處理廠,記者就被大大小小的污水處理設備吸引住了。進水泵房、旋流沉砂池、厭氧池、儲泥池、還有溶藥投藥設備,讓記者看的目不暇接。
10月22日,“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采訪團一行來到天津市大寺鎮污水處理廠,了解污水處理方法,挖掘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背后的故事。
圖為天津市大寺鎮污水處理廠王全意向記者作介紹。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廠長王全意告訴記者,工廠水處理工藝大概分為幾點,首先污水進入場內后,經過粗格柵和細格柵,通過進水泵提升至旋流沉砂池處理后,污水進入厭氧池。其次厭氧反應后污水進入改造后奧貝爾氧化溝進行生物處理,處理后出水進入二沉池。三是二沉池出水進入磁絮凝沉淀系統,經過高速絮凝沉淀,出水進入浸沒式超濾系統。“污水在浸沒式超濾系統進一步過濾后,進入接觸池再經過次氯酸鈉消毒,然后達標排放……”
隨后,王全意重點為采訪團介紹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他表示,為積極應對天津市水資源短缺、水環境較差的嚴峻形勢,2015年10月1日,天津市頒布施行了天津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DB12_599-2015)》(以下簡稱《天津地標》),并對照該標準,全面啟動了天津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
圖為天津市大寺鎮污水處理廠王全意向記者作介紹。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天津地標》的制定主要是以大幅減少水污染物排放、實現污水資源化、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為主要導向,重點參考了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兼顧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污水再生回用標準的銜接,并根據技術經濟可行的原則開展的。”王全意表示,在充分考慮經濟成本、運行管理等因素的基礎上,《天津地標》按照污水處理規模分為三級:即當設計規模≥10000 m3/d時,執行A級標準;當設計規模<10000 m3/d且≥1000 m3/d時,執行B級標準;當設計規模<1000 m3/d時,執行C級標準。其中A、B兩級標準的主要污染物(COD、BOD、TP、氨氮等)排放限值分別相當于地表水環境質量IV類、V類水平。
圖為天津市大寺鎮污水處理廠設施。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記者了解到,標準頒布實施后,天津市全面啟動實施了110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到去年年底,包括西青區大寺污水處理廠在內的105座污水處理廠全面完成改造。西青區大寺污水處理廠始建于2008年8月,12月投入運行,由西青區政府投資建設,委托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2009年2月擴建3萬噸/日處理規模后,處理規模達到6萬噸/日,出水水質執行一級B標準,主要收集處理西青開發區、泰達微電子工業區、大寺鎮、王穩莊鎮、精武鎮及李七莊街環外部分的生產和生活污水,處理后出水排至大沽排污河。大寺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主要采取投加藥劑、增加磁絮凝沉淀及浸沒式膜,在二沉池后增加磁絮凝及浸沒式膜,在氧化溝階段增加推流器及生物填料等技術。總投資6800萬元,提標后排水執行《天津地標》A標準,即主要污染物達到了地表水環境質量IV類水平。
圖為污水處理前后對比。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通過標準實施和提標改造,天津市污水處理廠排水中污染物濃度基本達到北京市總體水平,實現了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銜接和污染治理的協同。”王全意告訴記者,通過提標改造、變廢為寶,據估算,天津每年可增加約10億立方米再生水資源,有效減少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超過2萬噸和0.5萬噸,環境效益、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