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城市黑臭水體,字面上理解,指的就是那些又黑又臭的水體;而更準確點說,就是那些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和散發令人不適氣味的水體。它損害居住環境,影響城市形象,人們反映強烈。對此,10月22日到11月2日,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進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巡查。巡查對象是36個重點城市以及今年5至7月督查時進展緩慢的一些城市。這可以說是一次“回頭看”行動。《焦點訪談》記者跟隨第12、第14小組一起趕赴貴州、陜西進行了巡查。
上一輪黑臭水體的督查行動于5-7月進行,由生態環境部和住建部聯合組成30個小組,對30個省區70個城市的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開展了督查。督查發現74個水體為未消除黑臭,占7.4%,發現未上報的黑臭水體274個。重點城市中,19個城市達到了治理目標,17個城市未達到治理目標。其中,貴陽、西安治理完成率為0。
此輪巡查從10月22日開始,分成15個小組對36個重點城市進行巡查,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為期12天。這是繼5月至7月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排查整改后的一次“回頭看”行動。因為任務繁重,因此每個組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為了全面掌握情況,本輪巡查開辟了多條信息通道,既有當地政府上報的,也有電話、微信、短信等多種方式,鼓勵居民舉報,另外,還使用了不少高科技手段,包括無人機、水下探測設備、衛星遙感等,因此有了不少收獲。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水體黑臭化呢?污水直排、垃圾入河、底泥污染是造成黑臭水體的三個主要原因,也是需要攻克的方向。
先看看污水直排,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在西安巡查的第14組剛一抵達,就收到了多條這方面的舉報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他們展開了一整天的暗訪。首先來到皂河,很快便在皂河橋有了發現。
黑臭水體整治專項巡查組第14巡查組技術組長丘錦榮說:“初步判斷可能是生活污水之類的。表面上還是比較清的,但實際上我們剛才下到河里,發現河底泥,包括周邊的一些蟲蚊垃圾還是比較多的,至少曾經是(污染)非常厲害的。”
除了皂河,還有人舉報浐河桃花潭公園內有非法排污現象。很快,巡查人員就在下游發現了一處排污口。
對于新發現的問題,巡查組已轉告給當地政府。按照要求,今年底包括西安在內的36個重點城市要實現“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于90%”的目標,而西安的實際消除比例僅為三成。巡查人員指出,多條河道黑臭的根本原因在于局部地區污水處理能力不足。
當第14組忙碌的時候,第12組正在對云南、貴州兩省進行巡查。在貴陽,巡查組也接到了舉報,稱樂灣國際高爾夫俱樂部存在污水直排現象,巡查組來到這里,果然發現一處有污水直排。
雖然俱樂部負責人表示沒有排污,但卻無又法合理解釋水面的污水。隨后,巡查組又在幾百米外有了新的發現。
這一次貴陽市主動上報了26處黑臭水體,加上上一輪督查時發現的,共有33處黑臭水體,樂灣高爾夫俱樂部的問題屬于新發現的,目前正在整改當中。專家表示,造成污水直排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雨污合流。所謂雨污合流,指的是雨水和生活污水沒有分流,而是匯入同一根管道向外排。
在貴州安順,記者見到了雨污合流的后果:污水直排到河里,有淤泥、玻璃瓶,還有很多垃圾,很難聞。
那么是不是把污水交給下游的污水處理廠就行了呢?事實上,并沒有這么簡單。
貴州安順市污水處理廠廠長康素曼說:“像有一些較大的漂浮物、垃圾袋,有的時候會有一些死魚,這些都會隨著管網進入,尤其是雨污沒有分流之前。”
雨污不分,除了導致垃圾會進入污水處理廠以外,還會降低對污水的處理能力,一旦超出,就只能直排了。
康素曼說:“我們污水處理廠,現在的處理規模是10萬噸每天,正常情況下的污水處理,應該是全部用于處理安順城區的生活污水。但是由于之前雨污不分流,就會導致雨水與生活污水混合,之后進入我們的污水管網,這樣會導致一部分污水無法得到有效的降解。”
老城區因為當初設計不合理形成雨污合流,可以說是黑臭水體治理的難點之一。在本輪巡查中,發現很多城市都面臨類似的問題。目前貴州省安順市正在探索解決之道,但是這條道路走得并不輕松。
在一些地方,污水走污水管,然后用井蓋蓋上,但實際使用時,污水量大的時候,往往會把井蓋頂起,而井蓋位置又很低,因此污水仍然會混入河水中。現在,當地采取了新的方案。
安順市水務局總工程師饒學軍介紹,改造以后,污水被截污管引到下游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水質檢測顯示,基本上達到了消除黑臭水體的要求。
造成黑臭水體的第二個原因是垃圾入河。由于沿河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不健全,導致沿河老百姓將垃圾隨意堆放在河邊或者直接扔到河里,造成水體黑臭。
造成黑臭水體的第三個原因是底泥污染。所謂底泥就是由于污染物通過污水、垃圾進入河道,并在河道內長期積累,在河道底部形成污染嚴重的發黑、發臭的底泥。這些底泥在水體缺乏氧氣且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會發生化學反應。這些污染嚴重的底泥是河道水體污染物的重要來源,也是臭味的重要來源。
如果把城市水體看做是病人,那么巡查相當于看病。只有了解黑臭水體的產生原因,才能對癥下藥。貴陽在治理黑臭水體方面已做了不少努力。
小灣河觀山湖區段,水質看起來不錯,但幾年前它卻不是這樣。
為了治理黑臭水體,當地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等主要工作,并獲得合理回報;而政府負責定價和質量監督,確保公共利益最大化。在這種模式下,治污企業的責任感也會更強,主動加上治污設施。
小灣河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桂陽說:“我們接手的時候這條河的水質是劣五類,目前來說已經基本達到四類,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要把它達到三類。我們投資了大概13.8個億來做這個河道,政府通過對我們的考核,重點是對我們水質的考核,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政府后面30年給我們的運營期是以水質作為對我們付費的依據。”
貴陽市觀山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何小麗說:“由這個小灣河公司治理,通過設計、建設和運營都交給它,利用社會資金幫我們治,治好以后我們用30年來購買服務,如果運行達標了,那我們就付費。”
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黑臭水體治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到2020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生態環境部黑臭水體治理協調與監督辦公室處長王謙表示:“我們環保部門的一個重要的職責是督促大家加快黑臭水體治理,這個‘督’是一個診病的階段,但是診斷出問題不能代替治理這個問題和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要是想把這個黑臭水體工作做好,實際上關鍵根子還是在治理上面。”
如何通過“診病”提高“治病”的水平,并且盡快體現治病的效果,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還將繼續緊盯這36個重點城市,每月都會對進展滯后的城市開展檢查。同時,對于城市黑臭水體,我們既要“治已病”,還要“防未病”,既要“清存量”,還要“防增量”。任務雖然繁重,但必須立即行動。這需要有關部門和地方在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的關鍵時期,根據病情精準下藥,拿出切實可行的長效辦法,讓更多的人盡早享受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