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的李家巖水庫
給水規劃
至2035年 成都市給水規劃總體目標是構建“覆蓋全域、城鄉一體”的給水體系
新編《成都市給水規劃》
注重全域統籌
●中心城區規劃主要以市自來水六廠、水七廠和金馬水廠(岷江水廠)等為主力水廠
●“東進”區域規劃,主要以空港水廠、簡陽城區第二水廠為重點新(擴)建水廠4座,日供水生產能力達160萬噸
●同時,采取供水管網連通互濟的方式,形成多元互補的安全供水格局,增強區域供水保障能力。
注重水源保障
●為進一步提高飲水水源安全可靠性,本次規劃對主要供水廠都考慮了第二水源或應急備用水源
●正在建設 李家巖水庫:將作為市自來水六廠、水七廠以及崇州、溫江的第二水源或應急備用水源
●正在規劃論證 三壩水庫:將考慮作為大邑、邛崍的第二水源和金馬水廠(岷江水廠)的應急備用水源等
注重順應自然
●充分利用成都平原自西北向東南有1‰-3‰的坡降,節約資源
排水規劃
至2035年 成都市排水規劃總體目標是:排水設施實現全覆蓋,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污泥全部實現安全、無害化處理
新編《成都市排水規劃》特點
三個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與城市總體建設發展規劃相適應
●更加注重與城市總體建設發展規模相協調
●更加注重大數據在規劃中的運用
三個轉變
●污水處理設施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
●污水處理向再生水利用轉變
●由重城輕鎮向城鄉統籌并行轉變
水在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日前,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陽昌壽接受成都晚報記者采訪時,對《成都市給水規劃》《成都市排水規劃》進行了解讀。陽昌壽表示,為進一步提高飲水水源安全可靠性,本次規劃對主要供水廠都考慮了第二水源或應急備用水源。
新規劃主要供水廠 均考慮了第二水源或應急備用水源
據了解,新編制的《成都市給水規劃》(以下簡稱“給水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依據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人口規模和產業布局,按照“全域城鄉統籌、分區集中供水、跨區連通互濟”的思路,以中心城區和東部城市新區為重點,統籌考慮遠郊縣(市)進行規劃編制,以指導和推動供水設施的有序建設,提高城鄉安全供水能力為核心,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提供保障。
“面對城市不斷發展和人們用水需求出現的新變化,我們在編制“給水規劃”時,突出三個注重,努力使規劃設計能滿足現實的需要。”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陽昌壽告訴記者,“我們按照‘一山連兩翼’的城市布局要求,全域統籌規劃,中心城區主要以市自來水六廠、水七廠和金馬水廠(岷江水廠)等為主力水廠;‘東進’區域規劃,主要以空港水廠、簡陽城區第二水廠為重點新(擴)建水廠4座,日供水生產能力達160萬噸……”
陽昌壽表示,“給水規劃”十分注重水源保障。“為進一步提高飲水水源安全可靠性,本次規劃對主要供水廠都考慮了第二水源或應急備用水源。”同時,在規劃水廠時,充分考慮水量保證率高、水質優良的水體作為飲用水源,并加強水源地保護,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安全的飲用水。“給水規劃”注重順應自然。“成都平原自西北向東南有1‰-3‰的坡降,我們在規劃中充分利用這一自然地理優勢,合理布局水源取水口和供水廠位置,依靠自然坡降實現原水和清水自流輸送,減少了加壓輸水設備設施,大大降低了能耗、物耗,節約了資源。
避免重復開挖 排水系統融入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建設
“這次修編《成都市排水規劃》(以下簡稱“排水規劃”),涵蓋了城市污水處理廠規劃建設和提標改造工程、城市病害污水管網修復工程、城市污水調配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等內容。”
據悉,“排水規劃”明確,未來成都在排水系統規劃工程的實施中,將緊密結合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科學合理規劃排水系統,統籌推進排水設施工程建設,使城市排水系統與城市重大建設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我們將結合錦江綠道、錦城綠道、熊貓綠道等重點項目,實施截污干管、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目前,我們正在實施的第八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將處理達標的20萬噸/日的再生水輸送至蘇坡斗渠、黃堰河、熊貓綠道補充環境用水。”
陽昌壽透露,排水系統建設還將融入綜合管廊建設和軌道交通建設。“這樣就能有效避免重復開挖、重復投資。”
○專家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
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 確保了規劃整體性
“本次排水專項規劃編制思路可以歸納為一個中心、兩個同步、三個重點、四個結合。”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認為,《成都市排水規劃》的編制思路非常明確。“圍繞一個中心:以建設安全、健康、智慧、節約的城市排水系統為中心,不斷推進城市水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做好水生態保障。實現兩個同步:一是強化統籌協調,實現水環境治理與城市建設同步;二是強化污泥處置,實現與污水處理同步,避免二次污染。突出三個重點:一是強化各排水分區之間的聯通與調配工程,切實解決個別污水處理廠“吃不飽”,個別污水處理廠“吃撐了”的問題;二是加快推進再生水利用,以補充景觀環境用水為主,兼顧綠化和市政雜用;三是有效提升雨水管道過流能力,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在王洪臣看來,《成都市排水規劃》還強化了四個結合:一是排水專項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確保規劃整體性;二是排水系統規劃與區域水環境現狀相結合,實現標本兼治;三是排水專項規劃與大數據應用相結合,實現精準施治;四是排水設施建設時序與城市發展相結合,避免重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