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高效的污泥功能膜發酵處理技術獲突破
由廈門市江平生物基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污泥功能膜發酵處理技術與應用”項目正在突破這一難題。日前,此項技術在北京正式通過科技成果評價。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白志輝、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副研究員鄭國砥、中國環保產業協會高級工程師韓偉等專家組成的評價委員會在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江平生物公司的技術總結報告并審查了相關材料,經過質詢和討論后,一致認為該項目在功能膜應用及其配套技術集成創新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同意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國家《“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出,要重視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原則,結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地制宜選用成熟可靠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鼓勵采用能源化、資源化技術手段,盡可能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鼓勵將經過穩定化、無害化處理的污泥制成符合相關標準有機碳土,用于荒地造林、苗木撫育、園林綠化等。
“污泥功能膜發酵處理技術與應用”是一項立足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背景下的城市污泥發酵處理的無害化資源化研究和開發項目。其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是遵循安全環保、循環利用、節能降耗、因地制宜、穩妥可靠的基本原則,采用 ‘好氧發酵+土地利用’模式進行處理城市污泥,經過好氧發酵后與不同組成成分材料分別形成微生物有機肥、生物基質、土壤改良基質等產品,這是目前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技術,也是我國未來重點推行的污泥處理方式。 江平生物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建設污泥處理廠,引進先進污泥處理技術,且與中國的環境相結合,完全契合國家政策的需要。”
專家表示,污泥處理工作有著“臭、臟、累”的特點,臭氣污染嚴重,作業環境臟亂,污泥處理過程中往往會釋放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對作業人員的健康產生潛在影響。
“相比較常規堆肥處理方式,該技術采用0.2微米孔徑功能膜覆蓋系統,在不影響堆體物料水分蒸發的同時,顯著降低發酵過程中有害惡臭氣體排放;我們自行研發和篩選的嗜溫菌、嗜熱菌優勢菌株,可使堆體溫度能較長時間維持高溫,加快有機物分解,有效殺滅病原菌、蟲卵和雜草種子,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理,有效保護現場工作人員和周圍居民的健康,并達到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通過該技術處理后的污泥產品,經第三方檢測,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可制作有機肥,用于園林綠化及土壤改良,實現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負責人夏江平表示
據悉,該項技術已申報了相關專利,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以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