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 40 年,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廈門市政院人將繼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一段道路、一座橋梁,是城市發展中的小小變化,其背后是無數設計師的心血。放眼望去,廈門市、思明區的大小道路橋梁,都留下了廈門市市政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市政院)的足跡。" 我們是和思明乃至廈門共同發展的企業。" 廈門市政院總經理李曉彬說道。
改革開放后,廈門的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座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邁進。廈門市政院把握住發展機會,積極參與島外諸多新城建設,為廈門跨島發展鋪設 " 通途 "。
三次 " 變革 " 助企業騰飛
在廈門市政院的發展中,有三次 " 變革 " 至關重要,都與改革開放的背景密不可分。
廈門市政院的前身是廈門市政建設局設計室,1991 年體制改革后,廈門市政工程設計院成立。廈門市政院與央企設計院合作,學習設計技術,湖濱南路、鷺江道等,這些大工程的設計工作均由廈門市政院參與完成。
第二次 " 變革 " 是在 2004 年。廈門市政院完成改制,注冊成立廈門市市政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實現現代化企業管理。此后,廈門市政院參與了集美新城、翔安新城、同安工業集中區、環東海域整治等多個重大項目設計。
2014 年,廈門市政院與國內首家上市的工程咨詢類企業蘇交科集團完成股權合作,成為蘇交科控股子公司。廈門市政院從一家區域化企業,開始走向全國甚至全球。目前,廈門市政院的業務范圍已經拓展到全國,在福建省及省外多地市設立了 23 家分公司。
民生工程助廈門發展
廈門市政院是廈門發展中孕育而生的企業,其 34 年歷程更是與城市建設息息相關。廈門市政院專注于道路建設,先后參與設計了市府大道、鷺江道、環島路等重要工程。其中,市府大道(廈禾路—鷺江道)獲得了福建省優秀市政公用工程設計獎。
2004 年后,廈門開啟海灣型城市建設。打通島內外通道,加速島內外一體化,成為廈門市政院的工作重點。廈門市政院設計的疏港路下穿仙岳路通道工程是重要的進出島通道,解決了當時島內城區擁擠路段的交通問題。
除了這些解決民生需求的工程外," 里子 " 工程也是城市建設重要的部分。李曉彬表示,廈門市政院作為廈門海綿城市建設的主力軍,承擔了翔安洋唐居住區、新陽工業區等海綿城市試點片區的設計工作,為廈門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廈門市政院主編《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圖集》,也很好地指導了海綿城市的建設。
優質環境引企業 " 筑巢 "
李曉彬表示,思明區是高顏值城區,更是創新活力的城區。思明區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貼近市場脈搏,讓創新轉化為生產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能。思明區還不斷優化政府服務,打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和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因此,廈門市政院把總部設在思明。
李曉彬介紹,落戶思明后,企業享受到了思明區諸多支持和鼓勵。讓企業感動的是,思明區在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此外,在開元街道支持下,廈門市政院積極做好非公黨建工作。黨員入黨、轉正、定期學習等事宜,街道都安排人員指導。街道還提供了許多活動機會,讓企業黨員能夠參與志愿服務。
廈門市政院也為思明區貢獻力量。去年,廈門市政院參與了蓮前路(會展路—廈禾路段)、仙岳路(東渡路—環島干道)、鷺江道(湖濱西路—鎮海路段)等路段提升改造工程。今年以來,廈門市政院還承擔了廈禾路、思明南路、禾祥東路片區市政道路等思明區城市道路提升改造的設計工作。
★企業名片★
廈門市政院始建于 1982 年,主要從事城市道路、公路、橋梁、隧道、給水、排水、燃氣、熱力、公共交通、風景園林、環境衛生、工業及民用建筑的規劃設計、咨詢及勘測等業務。
公司技術實力雄厚,專業配置齊全,業務領域廣闊,具有住建部頒發的市政行業道路、給水、橋梁、城市隧道專業甲級、設計資質證書和國家發改委頒發的工程咨詢甲級資質證書,福建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頒發的市政行業乙級以及具備風景園林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及工程測量等資質。
公司于 2003 年 2 月通過了 ISO9001 質量體系認證,2013 年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16 年被省住建廳評為 2016 年度 " 福建省建筑業龍頭企業 "。
來源:海西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