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新聞客戶端5月26日消息 金報全媒體記者賈振偉 張輝
5月24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研究員陳勇帶領院士專家團隊考察位于金華一中的餐廚垃圾前端處理試驗場,和位于金東區多湖街道楊宅村的“可腐生活垃圾協同園林廢棄物聯合熱解炭化綜合利用”項目。陳勇對于項目進展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將繼續深化與金華企業的合作,致力于垃圾資源化、能源化利用,為率先把金華打造成“無廢社會”貢獻力量。
市科協主席汪希燕,金東區委組織部、金東區科協相關負責人陪同。
陳勇長期從事有機固體廢物能源化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以熱化學轉化、物理轉化、生化轉化等系列技術及其集成為手段,實現生活垃圾、畜禽糞便、農林廢棄物的能源化與資源化高值利用。去年4月,經市科協牽線搭橋,陳勇院士團隊和浙江金鍋鍋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鍋公司”)合作共建的陳勇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授牌,雙方共同開發餐廚、可腐垃圾減量和炭化設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變廢為寶”。
當天下午考察的餐廚垃圾前端處理試驗場的主角,是一臺固定式餐廚垃圾前端處理設備,該設備由金鍋公司在陳勇院士指導下開發。陳勇一行認真觀看了設備的工作情況:垃圾倒入設備后,經過破碎、固液分離、水油分離、壓縮出料等環節,減容減量可達50%。其中,分離出的水經過處理可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油可用來提煉生物柴油,固體垃圾可變作生物質炭。陳勇說,有了這臺設備,餐廚垃圾的運量可減少一半,而且能有效避免運輸途中垃圾跑冒滴漏造成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可使垃圾得到資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同時,他提出進一步優化設備的建議:改成由學生直接投放垃圾,提高處理效率;做好設備封閉,減少處理過程中異味污染;針對小型餐飲店開發移動式處理設備等。
“可腐生活垃圾協同園林廢棄物聯合熱解炭化綜合利用”項目,是陳勇院士專家工作站的落地項目。在項目現場和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金鍋公司董事長呂后明等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項目設備、工藝、流程等。設備采用熱解炭化技術,使可腐垃圾減量、去除病原菌,變成生物質炭,而后用來生產土壤改良劑和炭基肥等,應用于農業生產。該項目每年能將7200噸可腐垃圾變為生物質炭等高附加值產品,實現垃圾安全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在座的專家聽了介紹,對該項目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紛表達強烈的合作意愿。
陳勇說,金華的垃圾分類工作是全國的樣板,但只有好的分類,沒有好的終端處理和綜合利用是不夠的。他們的項目涵蓋了垃圾的收集、減容減量、有機物質炭化等,是個比較系統完整的垃圾處理模式,對于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的“無廢社會”建設是較好的探索。
陳勇認為,“無廢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金華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垃圾處理和利用,積極引進人才、技術和項目;企業有規劃有定力,持續專注于技術創新;百姓對于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已形成較統一的認識,有望率先打造成“無廢社會”的標桿。他和他的團隊將繼續與金華開展合作,與各級政府和廣大百姓攜手共建和諧環保的無廢金華。
陳勇告訴記者,今年6月,他將牽頭成立“城鄉礦山”(這是陳勇提出的理論,他認為城鄉生產生活中產生的生活垃圾、農林廢棄物、市政污泥、建筑垃圾等是可被資源化、能源化利用的“富礦”。)聯盟,將眾多致力于環保事業的企業組織起來,以聯盟的形式整合各自資源優勢,進一步提高環保事業效率,更好地探索“無廢社會”建設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