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及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前景
- 污泥處理是對污泥進行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的過程。污水處理程度越高,就會產生越多的污泥殘余物需要加以處理。除非是利用土地處理或污水塘處理污水,否則一般的污水處理廠必須設有污泥處理設施。對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而言,污泥的處理與處置已成為污水處理系統運行中最復雜、且花費最高的一部分。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顯示,2000-2012年,是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的起步階段,在此期間污泥處理處置問題引起國家層面重視,有關部門先后出臺多項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標準及規范,為行業的發展奠定技術基礎。在政策方面僅提出重視及加強污泥處理處置,實現污泥穩定化、無害化要求,并無具體指標要求。2013年以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規劃以促進我國污泥處理市場的發展,并對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的技術以及處理率進行了比較明確的規劃。
目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已形成四條主流技術路線,初步建立了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體系,但示范工程缺少運行效果評估與全方位系統總結,技術路線的適用條件與技術參數沒有固化下來,致使各地使用技術路線存在不確定性和隨意性。
目前參與污泥處理行業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其中不乏環保上市企業,根據這些企業近兩年的經營情況和前期一些專家觀點來看,我國污泥處理的行業利潤未來五年將會維持在10%-15%之間,污泥處理的成規模企業投資至少在2000萬元以上,再看污泥處理行業作為我國未來環保產業的剛性需求產業前景,綜合分析下,我國污泥處理行業是具備投資價值的。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
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
一、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規模分析
圖表:2014-2018年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二、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重點項目
1、山西省陽泉市污泥處理處置項目是生態環境部、省住建廳督辦的重點項目,也是市政府2018年重點項目。項目位于郊區蔭營鎮下煙村山西河坡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廠區內,建設規模為200噸/日,投資約7500萬元,服務對象為陽泉市2座污水處理廠。項目利用河坡發電公司提供的飽和蒸汽、電源、水源等,采用蒸汽間接熱干化工藝將污泥含水率降至約30%,處理后的干化污泥送至電廠鍋爐摻燒處置,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緩解當地污泥處置壓力,實現污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同時也能積極促進煤電行業低碳清潔發展,對改善城鄉環境有重要作用。
2、江寧區城建集團開始打造污泥處理項目,將加工后的污泥作為水泥的生產原料,實現資源化利用,扭轉了污水處理廠花錢“治污”的“困境”。該污泥處理項目投入使用后,每天可壓濾污泥約150噸,不但能處理我區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還可適當接受、處理市區污水廠的污泥。
在位于秦淮河畔的科學園污水處理廠內,各式污泥處理設備馬力全開,經過脫水、壓濾等工藝,污泥被壓縮成一塊塊“泥餅”,等待統一運往水泥廠加工成建筑材料。從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開展中水回收利用和污泥資源化利用,堅持“靠山不費柴,近水不污流”的生態理念,江寧區巧算生態經濟賬,將污水“變廢為寶”,打造了一條綠色的產業鏈。
2014年,啟動了城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開發區南區污水廠建設工程,并對城北污水處理廠一期進行升級改造。建成后,東山主城區和周邊開發園區每天的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37.5萬噸,可實現該范圍內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100%處理。與此同時,全域的污水處理整合工作也在推進中。據江寧區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通過自建自營、委托運營和資產并入3種方式,“試水”全區污水處理工作統一管理、運作,打破各街道污水處理“各自為政”的舊格局,“整合后,責任主體更加明確,也便于發揮集團在污水處方面的專業優勢,將先進的管理標準和運營理念注入到街道一級的污水處工作中去,實現江寧污水處理規模化運營。”
隨著污水處理體系的完善,江寧區還積極探索水資源循環利用和污泥資源化利用,努力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據悉,自2013年起,各項中水回用工程相續立項。
目前,空港污水廠中水回用工程、高新園污水廠中水回用工程陸續進入調試運營階段。未來,經過“再加工”的中水將會運用于園林綠化、道路保潔等領域,甚至連污水凈化處理后遺留的“廢棄”污泥也能帶來經濟效益。“污泥處理問題一直很讓人頭疼,一般做法是支付一定費用,把污泥送到發電廠做燃料,但實際的利用率并不高。”據介紹,2013年,江寧區城建集團開始打造污泥處理項目,將加工后的污泥作為水泥的生產原料,實現資源化利用,扭轉了污水處理廠花錢“治污”的“困境”。該污泥處理項目投入使用后,每天可壓濾污泥約150噸,不但能處理我區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還可適當接受、處理市區污水廠的污泥。
三、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分析
用于市政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裝置,包括脫水機構,所述脫水機構的底部設有排料管,排料管遠離脫水機構的一側下方安裝有干燥機構,干燥機構包括長條形中空結構的干燥箱,干燥箱的兩側開設有與內部連通的通道,兩組通道相互遠離的一側安裝有兩組與干燥箱固定連接的第一滾筒,兩組第一滾筒相互靠近的一側下方安裝有與干燥箱底部固定連接的第二滾筒,第二滾筒的外圈套接有與第一滾筒活動套接的圓環形料帶,干燥箱的內部靠近脫水機構的一側焊接有與干燥箱底部內壁固定連接的接水槽,接水槽遠離脫水機構的一側上方沿干燥箱的長度方向安裝有加熱管,加熱管遠離接水槽的一側安裝有與干燥箱內壁固定連接的煅燒機構,煅燒機構遠離加熱管的一側安裝有沿干燥箱的長度方向安裝有冷卻管,脫水機構包括圓柱形中空結構的脫水箱,脫水箱的底部中間位置焊接有與其頂部固定連接的隔離套管,隔離套管的內部活動套接有轉運管道,轉運管道的頂部焊接有封蓋板,封蓋板的頂部焊接有與脫水箱頂部內壁活動套接的推桿,隔離套管的外圈沿其長度方向等距焊接有與脫水箱內側壁固定連接的圓環形過濾板,過濾板的底部焊接有與隔離套管固定連接的圓環形引導板,且引導板的外圈與脫水箱內側壁固定連接。
1、通過在脫水箱的內部設置的隔離套管、過濾板、引導板、轉運管道、推桿、連接桿、調節桿、進料管道、第一堵塞板、排水管道、第二堵塞板、滑槽、撥動桿、第一通道、第二通道、隔板和第三通道,一方面實現了隨調節桿的運動,實現對進料管道和排水管道的通斷切換,實現污泥和過濾水的控制,另一方面實現了污泥的循環過濾脫水;
2、通過在干燥箱上設置的第一滾筒、過濾網、第二滾筒、料帶、接水槽、加熱管、煅燒機構和冷卻管,實現對污泥的干燥、滅活操作、冷卻操作、從而將污泥轉換為潔凈干爽的泥土;
該設計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利用脫水機構實現了污泥的連續性重復脫水操作,使污泥在進行處理的時候不間斷的進行,提高了污泥的處理效果,減少污泥處理的設備投入成本,提高效益,之后對污泥進行干燥煅燒得到潔凈的泥土。
圖表:2014-2018年新增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專利技術數量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四、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前景
圖表:2019-2025年我國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原標題: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及市政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