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160小時 雷神山醫院污水處理站安裝到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作者:寧迪 王高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3日電(通訊員 王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寧迪)2月3日凌晨2點,武漢市江夏區中建三局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燈火通明,歷經160個小時連續奮戰,污水處理站大型設備均安裝到位,建成后預計日均污水處理量達1200噸。
施工方中建三局綠投公司介紹,接到武漢建設第二座“小湯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消息后,該公司41名管理人員主動請戰。依托火神山建設經驗,專業水務團隊提前介入污水處理中心的設計及設備選型工作,僅用12小時高效完成設計稿,并從全國4省市快速協調物資,下單后僅8小時,大型設備便陸續運抵現場。
中建三局綠投公司水務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閔紅平介紹,雷神山醫院雖為抗擊疫情而建的臨時醫院,但是在廢水處理這塊一點都不“臨時”。鑒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強,醫院的污水處理工藝標準也要高于普通傳染病醫院。
在運營設計上,污水處理站采用雙回路、雙保險系統,即使其中一組設備出現問題,另外一組也能把整個醫院產生的廢水全部進行處理;在消毒處理上,雷神山醫院消毒劑的投加量高于國家要求的傳染病醫院的消毒劑量。
在整個基地下方,雷神山醫院則按垃圾填埋場標準鋪設HDPE防滲膜。防滲膜的鋪設猶如給醫院地塊穿上“防護衣”,確保地上構筑物與地下水和土壤的物理隔離。
醫院建成后,每日預計產生廢水1200噸,將全部實施封閉運行,經過一系列消毒生化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網。雨水單獨搜集,進入調蓄池統一消毒,污泥進行安全無害化處置,多措并舉確保消毒的高效性和運維的安全性。
中建三局綠投公司雷神山污水處理站現場總指揮朱海軍介紹,為加快工程進度,確保醫院如期交付使用,污水處理站大量采用了一體化設備和預制管件,設備在工廠里做好后,直接運抵現場拼裝與管道連接,僅用了六七十人就實現了順利高效完工。
截至今天中午12時,雷神山醫院的7個消毒池罐體、3個一體化調節池、6個生化池、2個高效沉淀池已安裝到位,預計2月4日開始調試。(王聰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