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應對 | 方衛國:供水企業應對疫情的幾項工作
時間:2020-02-06
來源:凈水技術
自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一致抗“冠”進入了關鍵期。除了拼死抗戰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全力支援建設“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人員、無私服務在物流補給工作中的服務人員等外,這場疫情和水務行業有什么相關性?重大疫情面前水務行業應該重點關注些什么?應該如何結合自身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撐?
但是,由于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還不透徹,水務行業應對相關疫情的實踐經驗并不豐富,絕大部分供排水企業普遍處于“空有一腔熱血,偏恨報國無門”的迷茫狀態中。對此,《凈水技術》雜志社通過分別采訪我國供水、排水行業的設計、運行、監測和研究領域專家,使百家爭鳴,為實踐參考。
今日話題
供水企業應對疫情的幾項工作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應急監測方案》,提出“要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預警監測,在疫情防控期間,應在水源地常規監測的基礎上,增加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標的監測,發現異常情況時加密監測”,又一次引發了供水行業的熱議。關于疫情現狀下,供水企業應當如何行動,又應該如何思考當下的熱點話題,杭州蕭山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方衛國總工程師提出了他的觀點。
本期嘉賓
方衛國
1991年進入蕭山自來水公司工作,先后在蕭山自來水公司任二水廠副廠長、公司總師辦主任兼調度室主任、總工程師等職務。2007年水務集團成立后,任杭州蕭山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杭州蕭山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總工程師等職務。
相關事件
生態環境部印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應急監測方案》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會隨飲用水傳播,一直是水務行業,特別是供水行業關注的焦點。不少國內學者通過對有限文獻資料的研究,從病毒特性、現有消毒工藝的機理等方面展開了探討,但由于對冠狀病毒的研究尚不深入,現有水廠工藝對冠狀病毒的滅殺效果也缺乏理論和試驗支撐,國內尚未形成統一的指導性意見。目前,部分學者和專家認為由于新型冠狀病毒不耐氯,且離開宿主無法存活等特點,現有水廠的消毒工藝已足以應對,無須特別關注;但也有供水企業從萬無一失的角度出發,提出應加大水廠氯消毒劑的投加量。
疑問
疫情下水廠是否必須強化消毒?
對于當下最具有爭議的供水企業是否需要加大消毒劑用量的問題,方衛國總工認為,對于飲用水的生物安全性,應當重點關注濁度和余氯兩項指標。濁度是微生物的一個指示性指標,盡可能低地控制出廠水濁度,對于飲用水的生物安全將是極大的保障。對于余氯,更重要的應該是CT值,但很多水廠僅關注了C值(消毒劑的有效濃度,即消毒劑余量),卻忽略了T值(有效接觸時間),片面理解余氯這項指標的內涵,可能會掩蓋問題的實質。
科學的論證和判斷,離不開數據的積累和支撐,對于如何做好科學論證工作,方衛國總工認為,現階段如果供水企業的人手安排的過來,水質抽查工作應盡可能關注到末端,并且以末端為主。由于春節和疫情的影響,長時間的節假日導致供水企業目前缺乏對現階段末端水質數據的跟蹤,尤其是水廠——管網——遠距離/用水量小/管內流速低末端余氯的變化規律。只有掌握實際情況,分析余氯變化規律,才能分析判斷供水系統的薄弱環節,針對性施策(任何工作都應在確保員工防護到位的前提下開展,非緊急或必要的工作,應在疫情緩解后再行開展)。
首先
管理規范的水廠,以杭州蕭山某水廠為例,如出廠水濁度控制在0.3 NTU甚至0.1 NTU以下,濾后水加余氯0.5~1.0 mg/L,并嚴格按照國標要求來計算有效接觸時間T,對出廠水的消毒效果應當有足夠的信心。(各地由于原水水質不同、管網狀況不同、二次供水形式不同,應因地制宜)
其次
供水企業幾十年的運行經驗來看,對于未知的病毒、病原體、細菌等,我們都是在國標的指導下常態化進行消毒,事實證明,現有的消毒工藝在規范操作的前提下是安全可靠的,特別新型冠狀病毒具有不耐氯的特性,氯消毒劑對其是有效的;
第三
如果部分水廠認為確有必要提高加氯量,應思考在預加氯、濾后或出廠補氯的哪一段工藝上進行加強,提高加氯量的根本是要解決什么問題?要達到何種效果,應當要有科學的論證和判斷。如果僅僅是作為一種擔心,盲目的加氯,可能并不科學,也非必要。
疑問
供水企業應該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作為默默支撐抗擊疫情工作的后勤保障,同時也是城市平穩運行的核心骨干,在當今疫情狀況下,方衛國總工梳理了六點想法和建議。
01
水、電、氣都是城市運行和人類活動的基本必需品,供水企業當前的首要任務依然是確保穩定、可靠的供水。
02
供水行業對從業人員有相對專業的要求,相關管理、技術和操作人員都必要具備對工藝、設備、設施的認知基礎。由于在疫情的特殊時期,甚至有可能需要安排水廠人員在廠內待命替換輪班,所以確保水廠全員安全是當務之急。現階段,供水企業應嚴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員工自身及家人的防護,避免產生員工被感染的情況,如因為部分員工的患病,導致一個班組甚至一個水廠被集體隔離,對供水安全保障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03
非常時期,供水企業仍應履行為民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的職責,當出現供水困難的搶修、維護任務時,仍應當需要正常出勤,保障供水。
04
對于可以延緩辦理的業務,如營業大廳的工作,供水企業應盡可能采用網上辦事的技術手段,減少員工與外界的接觸。
05
未雨綢繆,備好物資。由于疫情的發展前景尚不明確,后期受物流受限、司機緊缺、工廠延后開工等影響,可能會導致凈水藥劑出現短缺,因此在有條件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提前謀劃。
06
供水企業也應該積極履行社會職責,由于全社會的消毒劑緊缺,如水廠有足夠的存量(主要指在線次氯酸鈉發生器的食鹽原料),可盡所能為就近的隔離區域、醫院等提供一些幫助。
總而言之
現階段,供水企業應先保證員工的自身防護,減少接觸性的業務辦理,注重藥劑等物料儲備,務以確保穩定供水為優先。
對于近日所報道的新型冠狀病毒可能通過糞口傳播的最新研究成果(詳細: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的通知),方衛國總工同樣也對排水、環衛等行業提出了八點建議:
01
建議暫停非緊急情況下的各類化糞池清掏作業,已滿溢或存在滿溢風險的應在防護到位的情況下作業;
02
暫停道路上一些窨井的清掏作業;
03
倡導公共建筑、公廁、居民如廁用后的廁紙沖入下水道,該舉可能會對污水廠帶來一天幾噸污泥量的增長,但對污水行業沒有實質性危害,卻可以避免廣大居民的感染風險;
04
建議確保落實對環衛工人的衛生安全防范措施;
05
由于對污水廠的生產運行帶來衛生風險的主要來自定點醫院的廢污水,鑒于現階段的特殊時期,建議應協調環保、衛健等部門,將定點醫院污廢水處理的消殺病毒作為首要條件,對于污廢水排放的其他指標,如余氯的上限值可放寬要求;
06
對于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對象、疑似病例的隔離點等場所,派發消毒藥水(如5%次氯酸鈉、84消毒液等),在每次用完衛生間后,向下水道倒入消毒劑(坐廁內水位穩定后,倒入一兩小酒杯左右的消毒劑原液,或約250 mL已稀釋成1:100的消毒劑);
07
對公共交通工具,能關閉空調的盡量關閉空調,采用自然通風,并要求控制上客人數,盡量安排每座只坐一人,隔排落座等;
08
如果房屋內的排污管道有U型集水管,請居民確保U型集水管中的水位,如通過每日向地漏中注水,以確保其能夠發揮防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