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污水處理廠多地開花,污水直排內河成過往影
時間:2020-04-02
來源:中信環境技術
從20多年前建成第一個市區污水處理廠,到如今不僅城區有5個污水處理廠、郊縣污水處理廠也陸續建成,甚至鄉鎮和村里也有了污水處理設施;從生活污水直排內河到納管處理,從傳統沉淀池到膜處理高效分離,污水處理讓內河從黑臭重回清澈,也讓福州這座水中之城更宜居。
圖為福州市祥坂污水處理廠,攝影/張人峰。
在風景秀麗的閩江北岸、臺江中央商務區西側,高樓林立中,坐落著福建海峽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州祥坂分公司(祥坂污水處理廠),該廠于1992年12月25日奠基、1997年投用,這是福州市規劃建設的第一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同時因建設時爭取到了芬蘭政府提供的498萬美元無息貸款,又開創了福州引進外資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先例。
走進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的祥坂污水處理廠,記者了解到,20多年的建筑物和眾多污水處理構筑物,甚至建廠時種植的芒果行道樹都沿用至今。除了污泥處置設備,“攔截”污水雜物的粗格柵,以及進水泵房、AO生物反應池等建筑物也是20多年前的,廠區的兩個大型二沉池在2018年完成提標改造前還在使用。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祥坂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能力,從最初的5萬噸,提高到現在的9萬噸,主要負責西起閩江東岸,東至白馬路、福飛路,北至鐵路,南至閩江北岸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任務,總服務面積約30平方公里,總服務人口約30萬人。污水處理廠運行以來,泥、水處理效果穩定,對治理水污染、保護福州段閩江水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MBR膜池
2018年,該廠完成提標改造,使用中信環境技術全球領先的MBR膜技術處理工藝替換傳統沉淀池。入廠污水經粗格柵、細格柵、沉砂池層層“攔截”,再經過生物反應池的降解,最后進入膜處理車間,通過膜生物反應器的凈化、紫外線消毒后,就能排入閩江,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污泥進行資源化堆肥處置。
祥坂污水處理廠的發展,是福州市環保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以污水處理業務為例,到2019年,祥坂廠所在的福建海峽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污水處理設計能力已超過每日150萬噸,絕大多數實現了一級A排放標準,讓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廠內更多“消化”。除了污水處理,海峽環保還向垃圾處理、建筑廢棄物利用等固廢綜合處置領域延伸。
如今在福州主城區,閩江北岸建有洋里、祥坂和浮村等3個污水處理廠,南臺島有金山和連坂2個污水處理廠,實現了主城區污水處理全覆蓋。海峽環保還在青口新區,以及閩侯、福清、永泰、閩清、長樂、馬尾等城區和北峰山區農村建廠,全面布局市政污水處理、垃圾滲瀝液處理、工業廢水處理、鄉鎮污水處理以及污泥垃圾固廢處置等板塊。
圖為福州洋里污水處理廠,采用中信環境技術MBR技術提標改造后,總處理規模達到60萬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