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環京津網
原標題:排水管理“進小區、進企業、進機關”
南都訊 作為珠海的城市母親河,前山河世代孕育珠海人民和澳門同胞。如今,前山河的治理牽動人心,而系統治理城市水環境,如何處理居民區生活污水是關鍵。2020年作為前山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系統治理年,珠海市和香洲區兩級政府精準發力,香洲區積極開展排水管理“進小區、進企業、進機關”工作,從整治、許可、運維、監管四個環節發力,著力打造閉合回路,實現正本清源。
片區雨污分流
據介紹,遍觀全球主要城市的發展進程,在城市化發展較快、人居集中的地區,排水口污染河道的狀況都相當嚴重。前山河作為珠海人的母親河,也面臨著這樣的情況。
前山河沿河建筑多,數十個居民小區沿河道蜿蜒排列,尤以大體量的明達路片區為典型代表,十余萬人群居住于此,周邊居民小區建成時間均在10年以內,小區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水平高,居民環保素養平均較高。但明達路片區入河排口位于華發新城五期中心廣場對應的前山河南岸,排放的污水對周邊居民生活及生態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
香洲區委派承擔前山河綜合整治項目施工任務的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啟動對明達路片區的摸排調查,4月2日開始,中電建生態集團克服疫情防控嚴、連續降雨等情況,連續作業,截至4月17日即完成該片區摸排工作,同時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歸納起來有雨污合流,系統排水管錯接、混接、漏接、亂接現象嚴重,大管套小管,管道破損,地基沉降拉斷管道及檢修井等問題。
下一步,在明達路片區綜合整治中,將通過全面檢測片區范圍內雨污管網,進行測繪、清疏,改造雨污分流管網,打通斷頭管,補齊缺失管,改建瓶頸管,完善雨污管網系統來實現片區管網雨污分流,實現片區污水“不入河”,雨水不入污水系統,從污染源頭開始構建系統化的治污體系。
系統整治閉環管理
香洲區提出了在全區開展排水管理“進小區、進企業、進機關”(以下簡稱“三進”)工作。通過建立排水管理“三進”工作的管理機制,統籌排水管(渠)整改工程,優化排水許可申辦程序,提高排水許可辦證率,建立排水管(渠)運維管養制度,完善排水管(渠)運維管養標準,制定運維管養質量考核辦法。開展重點排水戶執法檢查,加大執法處罰力度,及時處理違法排水行為,嚴厲打擊無證排污(水)、不按證排污(水)等違法行為。對拒不配合整改的違法行為人,水控集團科學評價危害后果,如影響生態環境或延誤治理進度的,要制定臨時排水方案,通過臨時停水等方法,減少污水排放,在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封堵排水口。違法行為人不履行處罰決定的,執法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移送至公安機關處罰,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部門立案偵查。
2020年到2021年,香洲區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前山河流域范圍內小區、企業和機關單位排水管(渠)摸排、整治、驗收、排水許可及運維管養移交工作。2022年到2023年,將前山河流域排水管理工作經驗在全區范圍內推廣實施。“三進”工作將通過4年時間,全面實現從治理到運維,從許可到監督的具有香洲特色的治污管理之路。
采寫:南都記者 朱鵬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