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
西安灃西新城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初步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海綿”不僅化解暴雨侵襲,更涵養出一座綠色生態新城。(8月2日《人民日報》)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不斷加快,不少地區尤其是新城區逢雨必澇,給城市管理者敲響了警鐘。2015年,多部委聯合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海綿城市”理念逐步被人們認可。海綿城市的建設不僅能有效緩解城市內澇,還涉及綠色屋頂、雨水花園、人工濕地等多個方面。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生態環境高質量、城鄉建設高質量、人民生活高質量等方面的戰略部署,海綿城市建設以打造綠色宜居的生態家園為目標,正是順應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海綿城市”是生態環境高質量的體現。“海綿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將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關聯起來,城市地下就像蘊藏著一塊巨大的海綿,不僅能有效減輕城市內澇,還能緩解部分地區水源不足、水質惡化的問題,有利于構建城市水生態系統。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生態資源顯得更加珍貴,綠化植被等極大提升了城市地下水的涵養能力,不僅吸收水中的污染物,確保居民生活用水安全,還在一定程度上調節氣候,收集雨水,實現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為動植物生存提供棲息地。
“海綿城市”是城鄉建設高質量的要求。海綿城市改造建設工程量浩大,除了國家試點城市的財政資金支持,還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結合納入規劃的市政工程,如道路大修、軌道交通建設、棚戶區改造等,推進海綿城市多點布局,選用特制的水泥、磚面和滲水瀝青,以點帶面,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城市建設效率,避免浪費。城市不應只是高樓大廈和水泥瀝青的簡單堆砌,城市不該變得越來越“硬”,而應被綠色環繞,讓城市設施會“呼吸”,城市居民也能暢享新鮮空氣。
“海綿城市”是人民生活高質量的載體。廣大人民群眾都希望生活在綠色和諧的生態家園。建設海綿城市,通過雨污分流科學布局雨水調蓄設施,加強對河湖、濕地資源的保護和生態修復,加快生活區、道路兩側、社區公園的綠化建設,將極大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我們也應認識到,海綿城市投資大、耗時長,注定無法立竿見影,但卻是城鄉居民長遠幸福的定心丸。海綿城市建設不僅需要決策者們高瞻遠矚,還需要每一個社會力量真誠參與,用實際行動維護好賴以生存的家園。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良心工程,而不是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綠水青山就是美麗,藍天白云也是幸福。以生態環境高質量為抓手,整體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才能讓城鄉生活更出彩,人民生活更幸福。
(熊成揚)
已群發消息
-
00:01發送完畢
-
昨天 00:01發送完畢
-
星期一 00:01發送完畢
-
星期日 00:01發送完畢
-
星期六 00:01發送完畢
-
星期五 11:01發送完畢
-
06月18日發送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