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編輯委員會
主任委員:劉榮樂
副主任委員:唐華俊 陳溫福 王小虎
主 編:蔡祖聰
常務副主編:潘淑君
副主編:李發生 周啟星 王學軍 周東美 黨 志
編 委:(按姓名漢語拼音排序)
安太成 陳寶梁 陳保冬 陳冠益 陳家長 陳世寶 仇榮亮 崔巖山 高吉喜
高彥征 郜紅建 郭紅巖 何 江 何品晶 胡克林 黃益宗 李 元
李芳柏 李國學 李廷軒 李永濤 林玉鎖 劉惠芬 劉靜玲 劉維屏 盧兵友
陸雅海 羅 琳 莫測輝 歐曉明 漆新華 秦伯強 沈珍瑤 施衛明 孫紅文
孫約兵 譚文峰 唐建軍 陶 澍 涂 從(美國) 王凱榮 王仕祿 王祥科
韋革宏 魏樹和 翁伯琦 翁莉萍 吳豐昌 吳啟堂 吳一平 嚴重玲 晏維金
楊林章 曾希柏 張克強 張增強 趙保衛 周 青 朱魯生 宗良綱
編輯部主任:王 農 責任編輯:張 陽 李 丹 美編:李 璇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ISSN 1672-2043,CN 12-1347/S)是農業生態環境領域的全國性學術類科技期刊,由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和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聯合主辦。月刊,大16開,208頁,每本定價75.00元,全年定價900.00元。國內外公開發行,全國各地郵局征訂,郵發代號6-64。
歷史沿革:
原名《農業環境保護》,于1981年試刊,1982年正式按季度出版,1983年改為雙月刊,2003年更為現刊名,2009年變更為月刊。
內容形式:
主要刊登農業生態環境領域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文章類型包括專論與綜述、研究報告、研究快報、學術爭鳴等。
主要欄目:
專論與綜述、污染生態、土壤環境、水體環境、畜禽環境、水產環境、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碳氮循環、面源污染、分析方法、環境影響評價。
讀者對象:
從事農業科學、環境科學、生態學、資源保護、林業科學和醫學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和院校師生。
數據庫收錄情況:
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期刊(CSCD);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俄羅斯《文摘雜志》(AJ)來源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來源期刊;英國《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來源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版)》(CSA(Natural Science))來源期刊;美國《史蒂芬斯數據庫》(EBSCO)來源期刊;《日本科學技術振興集團(中國)數據庫》(JST China)來源期刊;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網絡版)》(Ulrichsweb)來源期刊。
所獲榮譽:
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中國權威學術期刊;全國農業期刊金犁獎學術類期刊一等獎;全國優秀資源期刊;天津市優秀期刊;天津市一級期刊。
新媒體服務平臺:
微博:農環學報
微信:農業環境科學學報微平臺(微信號nyhjkxxb)——閱讀文章全文、咨詢投稿事宜、查詢稿件狀態等。
農業環境科學(微信號nyhjkx)——研究、專欄、觀點、專訪、資訊、招聘等。
王 農
2019-07-1093
姓名 王 農 出生日期:1973年7月5日
性別:男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學歷: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
職務、職稱: 期刊出版與信息服務中心主任,副研究員
現任職務時間:2019年3月
個人簡歷
王農(1973--) 副研究員,期刊出版與信息中心主任,兼《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常務副主編、《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編輯部主任,天津科技期刊學會理事。1994年9月-1998年7月在西北農業大學農業環境保護本科專業學習、畢業;2008年9月--2011年7月,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經濟管理專業學習、畢業。1998年10月在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參加工作。1998年10月-2002年12月,先后人事處、黨辦人事處干部、研究實習員;2003年1月--2005年6月,所黨辦人事處干部、助理研究員;2005年7月---2006年7月綜合辦干部,助理研究員;2006年8月--2009年6月,綜黨辦人事處副處長(副主任),副研究員(2009年1月----);2009年7月--2014年6月,所綜合辦主任,副研究員;2014年7月---2019年3月(期間,2018年1月--2019年2月,兼任期刊出版與信息中心臨時負責人),所科研處處長,副研究員等。2019年3月起任期刊出版與信息中心主任,副研究員。
崗位職責: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出版方針政策,遵守出版工作的有關法律和規章制度。組織傳達和落實上級的有關會議精神、工作要求。
2.全面主持中心的工作,在分管領導直接領導下,對中心的各項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全面負責。
3.主持擬定中心的規章制度、考核方案、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經討論通過后組織實施。
4.負責中心的財務管理、經費收支審批和固定資產管理,完成工作程序,加強經費管理。
5.承擔新媒體平臺推送內容審查等工作。
7.起草、上報中心有關報告、文件、計劃。
8.組織實施行業的學術交流活動。
9.完成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承辦重要亮點工作:(1)行政與黨務工作方面:主持管理類課題3項,獲得天津市組織工作優秀調研成果三等獎3項;主筆起草重要工作報告、規劃超過100件,主筆起草或修訂規章制度超過70個;協助完成2005、2009年單位改革,順利推進了研究所崗位分級聘用管理,探索建立了MBO和KPA績效考評機制等,2009年起在職工招聘中探索建立職業心理測試制度,取得良好效果,2012年爭取并順利完成院里副高職稱評審權下放試點工作;協助黨委完成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教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科學發展觀等。(2)科研管理工作: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超過10項,在科研處長任職期間,提出并組織實施了院所一體化團隊建設思路,形成學科—領域—團隊—崗位的科研組織模式,研究所科技創新工程建設試點評估位列全院第12位;參與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相關工作,落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6項,年均落實國家科技經費、科技創新經費超過4000萬;策劃組織成立了國家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協同創新聯盟;起草并向上級主管部門提交了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建議20余個;策劃、組織完成第577次香山科學會議“農業生態功能評估與開發”,填補了研究所空白,受委托完成專家國家建議并提交相關部委;完成3件全國人大、政協提案建議回復。(3)學術會議:協助完成第六屆、第七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學術研討會、組織完成第二屆農業資源與環境高層論壇年會、“農林復合生態系統保護高層論壇”等學術會議,并取得圓滿成功,在業界產生巨大影響。
參加工作先后榮獲中國農業科學院文明職工、中國農業科學院優秀黨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優秀黨員工作者,天津市新長征突擊手、天津市精神文明先進個人,天津市農業系統政治思想優秀工作者、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紀檢監察干部等榮譽稱號近20次。
代表作:自參加工作以來發表論文超過70篇,獲得軟件著作權超過5部。
1.重要報告規劃
《所區基礎設施修繕改造申報書》、《2008-2020基本建設長期規劃》、《崗位分級聘用實施方案及配套制度》、《人事人才工作“十一五”發展規劃》、《人事人才工作“十二五”規劃》、《科技創新“十三五”發展規劃》、《科技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野外臺站基地建設布局方案》、《“十三五”重大專用設施運行費項目布局規劃報告》、《科技創新工程試點工作方案》等。
2. 軟件著作權
科研業績個人綜合評價系統(v1.0;v2.0)等;
3.參編著作
《土壤監測分析實用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ISBN978-7-122-09436-0,
《生態平衡施肥理論、方法及其應用》(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ISBN 978-7-109-20039-5等。
4.論文
[1]推進鄉村生態振興與農業綠色發展的思考
[2]關于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的思考
[3]新形勢下科技期刊創新發展的思考
[4]蒙脫土-稻殼炭復合材料對Pb(Ⅱ)吸附特性研究
[5]]新時期加強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探索和實踐——以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為例
[6]發展綠色農業的探討與思考
[7]外源褪黑素對不同價態砷脅迫下水稻種子萌發和生理指標的影響
[8]外源褪黑素對砷脅迫下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
[9]天津污灌區菜地土壤團聚體中有機碳和重金屬含量特征
[10]農業科研協同創新動力機制研究探討
[11].基于創新驅動的農業科研單位內部組織優化設計技
[12]基于創新驅動戰略的農業環境科技創新探索
[13]完善科技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問題研究
[14]以新視角看待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15]基于農業科技創新的科研單位學科建設探討學
[16]對農業環境科技創新的思考
[17]農業科研單位科技創新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設計探討
[18]發展家庭農場促進農業環境保護創新
[19]淺議農業科研單位核心競爭力分析與特征
[20]淺談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的人才選與用
[21]人力資源戰略管理之對人力資源的認識和定位
[22]淺談農業科研單位人力資源規劃管理
[23]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倫理與道德的反思與尊重[J].農業環境與發展.
[24]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公權力與責任
[25]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實踐與選擇
[26]淺談人力資源戰略管理之努力構建農業科研單位核心競爭力
[27]淺論人力資源戰略管理中的“人才再造”
[28]]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繼承發展與創新
[29]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全球氣候變化與農業環境適應
[30]淺談農業科研單位科研工作績效管理
[31]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宏觀角度的審視
[32]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考量
[33]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從哲學視角的淺說
[34]農田重金屬對“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統的生態效應.
[35]鎘對幾種糧食作物子粒品質的影響
[36]污灌區農業環境有毒有害物質環境安全性評價初探
[37]再生水灌溉對植物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38]加強農業環保自主創新 促進可持續發展
[39]生態農業建設不是孤立的技術問題
[40]關于生態農業建設的一些思考
[41]我國農業生態問題的成因與對策
[42]TBT和SPS協議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借鑒
[43]中國無公害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
[44]提高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建設的幾點建議
[45]加入WTO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46]WTO形勢下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初探
[47]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現狀及前景
[48]食物中痕量污染物與食物安全
[49]淺議生態環境的倫理觀
[50]淺析農業生態環境面臨的挑戰與保護措施研究
[51]試論建立農業科技創新機制的可行性與收益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