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堅持綠色發展引領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0-12-31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作者:白雪
12月29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從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經過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不懈奮斗,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9項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碳排放強度2020年目標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目標如期高質量實現。
“十四五”時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關鍵5年。生態環境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分析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研究確定“十四五”總體思路和目標指標,抓緊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在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力有序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
藍天保衛戰成效持續顯現。“藍天保衛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徐必久表示,“十三五”以來,全面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緊盯重點區域、重點污染物、重點時段和重點領域,實施秋冬季PM2.5防治攻堅和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堅。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實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全覆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累計約9億千瓦。全國6.2億噸粗鋼產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差異化管控。
碧水保衛戰取得重要進展。徐必久介紹,“十三五”以來,保好水、治差水,重點推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累計完成2804個飲用水水源地10363個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約7.7億居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95%。全面完成長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長江流域和渤海入海河流納入“消劣”行動的國控斷面均已消除劣V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十三五”以來累計完成13.6萬個建制村環境整治。
凈土保衛戰穩步扎實推進。如期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確保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兩個90%”目標。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組織開展長江經濟帶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和全國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2020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的目標。
徐必久表示,經過共同的努力,“十三五”規劃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9項約束性指標,在2019年已經有8項提前完成。
在環境質量方面,PM2.5未達標城市濃度累計下降23.1%,“十三五”目標是18%;地表水達到或好于III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4.9%,“十三五”目標是70%,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3.4%,“十三五”目標是5%。
在總量減排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22.5%、16.3%、11.5%、11.9%,分別完成了兩個15%、兩個10%的目標。
碳排放強度方面,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了18.2%,“十三五”目標是18%。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全國生態環境系統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主動服務“六穩”“六保”,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綜合施策、精準施策,改進方法、把握節奏,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
徐必久介紹,在疫情非常嚴重的時候,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此對接下來的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與此同時,落實兩個100%,即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廢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據徐必久介紹,“抓緊抓實疫情防控生態環保工作,任務完成得很好,保證了環境安全。目前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每天6200多噸,比疫情前增加了27%,已做到應收盡收、應處盡處。”
“建立實施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精準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優化小微企業項目環評管理。”徐必久說道。
在環評審批方面,截至11月底,已對3萬多項目實施告知承諾,對12萬個項目豁免環評登記表備案手續,動態更新國家地方利用外資重大項目臺帳,提前做好準備、提前服務。今年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審批建設項目涉及投資總額18.5萬億元,同比上升18.5%。
在監督執法方面,全國近8.4萬家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于與疫情防控、物資生產、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污染排放量小、吸納就業量強、涉及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環境保護水平高的企業免除現場執法監督,對安裝監控一年內無環境違法記錄的企業減少開展檢查,免除現場執法,減少現場執法,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開展監督執法。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以來,生態環境部還加大主動幫扶力度,促進企業綠色發展。加大資金支持籌建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首期規模為885億元。強化技術幫扶,發布2020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的目錄,建設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做到“五個堅持”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譜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的第一個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關鍵五年。生態環境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分析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研究確定“十四五”總體思路和目標指標,抓緊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在徐必久看來,“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綠色發展引領,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推動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三是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四是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五是堅持穩中求進,推動重點領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徐必久介紹,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加快建設粵港澳美麗大灣區,強化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制定實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扎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積極主動服務做好“六穩”“六保”。
二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制定實施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建設并運行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和交易系統。深化低碳試點示范,啟動氣候投融資地方試點。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取得積極成果。
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延伸深度、拓展廣度,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加強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推進實施空氣質量提升行動,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協同推動其他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以“三水”統籌、陸海聯動為導向,繼續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大力推進美麗河湖和海灣建設。以土壤安全利用、危險廢物強化監管與利用處置為重點,繼續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
四是抓緊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按照總體思路,倒排工期,加快推進。
五是持續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制定生態保護監管辦法并進行試點。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六是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