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1987年1月24日正式成立。2012年4月成立的“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是國家發改委在智慧城市以及數字經濟、大數據、“互聯網+”、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信息惠民等領域開展頂層設計、政策研究、產業規劃研究工作部門,承擔著國家發改委“國家新型智慧城市評價”的日常工作,目前已經躋身成為國內一流的研究機構。
2019年4月,依據習近平主席“全周期、全過程保障人民的健康”的生態文明思想和用大數據為手段落實“健康中國”行動綱領。中心與建筑標準“建筑二次供水污染防治裝置應用技術規程”(建標協函[2017]032號)主編單位、國家科研計劃“建筑二次供水污染防疫大數據平臺技術”(建標函[2019]183號)的主辦單位中建水務(深圳)有限公司及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環境所、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水協、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等發起發起共建“中國城市水生態大數據中心”,水生態中心對外列為國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研究機構,國信曙光生態技術研究院負責日常事務工作。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產業化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新型智慧城市部際協調辦公室秘書長、國家大數據發展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單志廣出任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心主任;特聘國家發改委信息化客座教授、中國投資協會項目促進中心主任、山東省安丘市原副市長、山東省濰坊市大數據局原局長張寶慶為高級顧問;國家建筑標準(建標協函[2017]032號)編委會、國家科研計劃(建標函 [2019]183號)秘書長、國信曙光生態技術研究院院長孫寶勝出任中心副主任。
中國城市水生態大數據中心職能是圍繞國家發改委“國家新型智慧城市評價”開展以下工作——
1、開展構建符合國家水生態環境的信息化服務體系;
2、推動城市二次供水污染防疫防治安全狀況作為智慧城市評價指標;
3、發布城鎮居民飲水衛生安全信息及分析報告;
4、制訂智慧城市水生態安全大數據管理標準規范;
5、為政府依法公示居民飲水安全信息提供相關服務。
中國城市水生態大數據中心專家委員會
主任委員:
戴公興(中國投資協會理事長、全國政協委員、發改委投資司原司長、新疆自治區原副主席)。
委 員:
章林偉(住建部城建司原副司長);
顧泰昌(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副院長);
費洪平( 國家發改委產業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
許運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副院長);
王玨林(國家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張 嵐(衛健委疾控中心水環境中心研究員);
張金松(國家住建部專家、深圳水務集團總工程師);
李香河(國家藥用植物研究所原所長、國家衛健委專家)。
中國城市水生態大數據中心是由國內頂級生態環境科研院所、智慧城市、智慧水務、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系統集成等相關產業企業自愿聯合搭建的學術性、技術性研究機構。目前已與成都市水務局、山東省濰坊市大數據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深圳華旭科技集團商定共建“成都市”、“山東濰坊市”、“粵港澳大灣區”中心事宜。
中心歷史:
2017年9月國家住建部依據“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國家標準法”批準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將中建水務(深圳)有限公司取得的“建筑二次供水污染防治”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為“國家建筑標準”;
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頒布實施,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至少每個季度公布一次居民飲水安全信息”;
2018年3月,鑒于建筑二次供水是居民飲水的最主要渠道,來自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衛生部、公安部、中國健康產業投資的專家建議成立“建筑二次供水管控平臺”為社會提供二次供水污染預防和治理技術、為政府公示居民飲水信息提供服務;
2018年4月26日,中國健康水安全大數據中心和中國健康水污染防治專家委員會在北京成立,“建筑二次供水污染防治信息化管理平臺”開始規劃;
2019年5月,為貫徹落實《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14]1770號)工作部署,國家發改委高新司主持與國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發展中心承擔著秘書處工作的“國家新型智慧城市評價”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在委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下,中國城市水生態大數據中心成立,對外列國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發展中心的指導下的非實體、專業研究單位。中心將選擇國內頂級生態環境科研院所、智慧水務、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系統集成等相關科研機構和產業企業,聯合共建水安全大數據的采集、存儲、開發利用、安全保障、開放共享、管理、互聯網+服務及運營。創新管理機制,以網絡化、平臺化、遠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全社會對二次供水安全重要性的認知,構筑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全民健康飲水信息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