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咨詢:2021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專題調研與深度分析報告(多圖)
《報告》涵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政策規劃、市場需求及規模、競爭格局分析、全球市場及各國發展現狀、全國重點省市發展情況、龍頭企業經營狀況以及在各個細分領域的布局與進展、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預測、投資機會挖掘等深度內容和全面數據。
《報告》對預知建筑垃圾處理需求前景、國家政策走向、競爭對手的業務布局、緊緊抓住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制定公司應對戰略與實施方案等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一、建筑垃圾危害巨大,建筑物拆除和施工是主要來源
建筑垃圾是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以及居民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及其它廢棄物。建筑垃圾對居民的生活環境具有廣泛的侵蝕作用,隨意丟放的建筑垃圾對于城市環境衛生、居住生活質量、土地質量評估等都有惡劣影響。
建筑垃圾按照來源分類,可分為土地開挖、道路開挖、舊建筑拆除、建筑施工和建材生產垃圾五類,主要由渣土、碎石塊、廢砂漿、混凝土塊、瀝青塊、廢塑料、廢金屬料、廢竹木等組成。
從我國建筑垃圾的構成分布來看:拆除舊建筑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占全國總量的3/5,新建筑的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約占1/3,其余少量是建筑裝修產生的。因此,建筑物的拆除階段和新建筑的施工階段是建筑垃圾治理的主要節點。
圖表1:我國建筑垃圾產生的主要環節
資料來源:中國砂石協會、韋伯咨詢
二、我國建筑垃圾總產量達10億噸級,建筑垃圾資源化率偏低
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建筑垃圾的統計制度,相關數據主要來自于各省市的上報材料。由于相關數據的缺乏,導致關于我國建筑垃圾產量的觀點各不相同,但就我國建筑垃圾的產量應該在十億噸數量級已達成共識。
(1)根據北京建筑大學副校長張大玉介紹:全國建筑垃圾年產生量約35億噸。部分城市存在缺乏消納處置設施,綜合利用不足,全過程管理系統不健全等問題。
(2)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建筑垃圾管理與資源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家瓏指出:目前我國每年的建筑垃圾產生量高達18億噸,資源化利用率不足5%。除少量用于工程回填和再生利用外,大部分仍簡單堆放處理。
縱觀全球,一些發達國家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已經達到90%以上,而我國僅為5%,遠遠低于韓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基本已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產業化”。
圖表2:各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率對比
資料來源:wind、韋伯咨詢
三、政策目標明確,“十四五”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
為了有效治理建筑垃圾,國家設定了“十四五”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目標,并給予諸多政策支持與鼓勵。2017年5月,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的《十四部委關于印發<循環發展引領行動>的通知》中提出: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率達到13%。
2020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明確:2020年年底,各地區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初步建立。2025年年底,各地區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實現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300噸,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200噸。
圖表3:2020-2025年國家建筑垃圾利用率目標規劃
資料來源:各部委網站、韋伯咨詢整理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
四、重點城市試點成效顯著,建筑垃圾規劃及項目快速推進
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各省市紛紛出臺地方政策規劃,對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本地建筑垃圾治理提出更加具體的目標和配套政策。比如:
(1)陜西西安市政府要求2022年底前,全市建成區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2)河北省要求到2025年,達到50%以上。(3)湖南省要求至2025年全省規劃建設相關基地60個,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以上;至2030年全省規劃建設相關基地75個,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圖表4:部分省市“十四五”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目標規劃
資料來源:各部委網站、韋伯咨詢整理
從重點城市建筑垃圾治理試點效果來看:2019年,35個試點城市(區)建筑垃圾的產生總量約13.7億噸,推算2019年全國建筑垃圾總量不低于35億噸/年。試點城市通過“臨時+永久”及“現場+固定”等布局和模式來設置資源化設施,已建設資源化項目總數為445個,總處理能力3.12億噸/年,資源化利用率已達22%。
圖表5:建筑垃圾試點城市(區)數量及各省占比(個,%)
資料來源:住建部、韋伯咨詢整理
從建筑垃圾處理實施和項目來看:早在2018年,北京市就相繼在朝陽區東壩、昌平區沙河、平谷區夏各莊、通州區建成4條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置線,可產生年建筑垃圾處理能力270萬噸,相關區域90%的建筑垃圾通過專業處置實現變廢為寶。截至2021年3月,北京市共設置固定式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工廠5處、臨時性資源化處置設施86處(主要用于解決集中產生的拆除垃圾),設計資源化處置能力接近每年8000萬噸。同時,還設有建筑垃圾填埋場13處,棄土利用點300余處,用于收納利用工程棄土。
2020年開年來,山西、內蒙古、浙江、云南等省還啟動了首個建筑垃圾項目,加快推進本地建筑垃圾治理進程。
圖表6:2020年以來部分省市推進首個建筑垃圾處理項目概況
資料來源:各地方網站、韋伯咨詢整理
2021年10月,全國建筑垃圾處理中標項目數量為21項,總投資金額為29.56億元。同比來看,項目數量增長75%,投資金額增長593.9%;環比來看,項目數量降低4.5%,投資金額增長777.2%。2021年1-10月,全國建筑垃圾處理中標項目合計311項,總投資金額一共103.56億元。
圖表7:2021年1-10月建筑垃圾處理項目中標金額及數量(億元,個)
資料來源: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韋伯咨詢整理
五、建筑垃圾可“變廢為寶”,潛在市場規模超千億
建筑垃圾作為一種可再生利用的資源,經過分揀、剔除或粉碎后,可轉化為再生粗(細)骨料、再生粉體、冗余土等再生材料,利用再生材料又可制備成再生混凝土和砂漿、免燒再生制品等資源化利用產品。
圖表8:建筑垃圾及再生制品主要類別
資料來源:韋伯咨詢整理
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國,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加上大量市政建設項目開工,產生了大量建筑渣土。因此,我國產生的龐大建筑垃圾具有巨大的回收利用價值。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發布的數據,韋伯咨詢預計:2020年工程垃圾的產量約為4.48-11.96億噸;拆除垃圾的產量約為14.87-24.17億噸;裝修垃圾產生量約為2.47-4.94億噸。假設以30-60元/噸為基準進行市場空間的測算,2020年我國建筑垃圾處理市場空間測算約為654-2464億元。
圖表9:2020年我國建筑垃圾處理市場空間測算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韋伯咨詢
六、行業集中度較低,大企業不斷涌入建筑垃圾處理市場
當前,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主要壁壘包括政策壁壘、區域壁壘以及資金壁壘等。未取得特許經營的企業無法開展建筑垃圾的運輸及處理業務,跨省市或者一定區域的運輸也受到嚴格監管和相應的限制,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單價較高,生產線的投資相對較高。
此外,建筑垃圾處理行業須經過長時間選址及環境評級,存在較高行業壁壘,導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市場集中度低。目前行業中體量最大的鄭州鼎盛、上海山美以及黃埔再生等企業市場占有率均未超過10%。
伴隨著政策的不斷推進,建筑垃圾項目市場也逐漸活躍。比如早在2018至2019年間,上海環境就新簽嘉定、松江項目,涉及建筑垃圾業務投資額達11.57億元,截止到2020年底,兩個項目均已完工。
2020年以來,多家社會資本涌入建筑垃圾市場,成功簽下大單。具體包括維爾利以及中國光大國際等上市公司,以及其他大中型民營企業。
圖表10:2020年以來建筑垃圾處理重大中標項目概況
資料來源:中國招標網、韋伯咨詢整理
七、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潛力巨大,細分領域投資價值凸顯
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產業鏈主要可分為上游建筑施工、中游建筑垃圾運輸、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制造和下游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制品銷售等幾個環節。從廢棄垃圾到再生制品的轉變,是整個建筑垃圾產業能持續發展并壯大的關鍵,與此相關的細分領域投資機會也逐漸顯現。
目前中國建筑垃圾回收產品正被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于裝配式建筑中。如六安市自2015年獲批安徽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以來,已開展的裝配式建筑項目所使用的回收混凝土再生骨料由加工建筑垃圾得到,價格比天然砂石料低10%,且粘聚性、和易性、流動性均優于天然砂石。此外,項目中采用的回收磚亦利用破碎、篩分后的建筑垃圾、水泥加工得到,磚塊強度高于國家標準的20%,且制造價格明顯低于黏土磚,有效降低建筑成本。
在國家宏觀政策扶持、行業標準體系日臻完善和行業技術水平持續革新等利好因素的推動下,中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2016-2020年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逐年增長,2020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達6.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0%,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約為20.5%,完成了《“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確定的到2020年達到15%以上的工作目標。裝配式建筑規模的擴大有望帶動建筑垃圾回收處理產業的發展。
圖表11:2016-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面積及其增速(億平米,%)
資料來源:住建部、韋伯咨詢整理
近幾年,砂石短缺,砂價高漲,在國家對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支持下,再生骨料關注度迅速攀升。建筑垃圾生產為骨料的轉化率可達85%,1噸的建筑垃圾可產生0.85噸的再生骨料、0.01噸廢鋼,其余為其他垃圾。再生骨料的銷售價格約為天然砂石材料售價的60%左右,能夠有效降低40%以上的建筑成本,在成本上占有很大優勢。
圖表12:近十年砂石骨料價格走勢(元/噸)
資料來源:中國砂石協會、韋伯咨詢整理
2021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強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和回收利用,規范建筑垃圾堆存、中轉和資源化利用場所建設和運營,推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應用。鼓勵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的應用,以及將建筑垃圾用于土方平衡、林業用土、環境治理、燒結制品及回填等,不斷提高利用質量、擴大資源化利用規模。這將大大推動建筑固廢資源化制備再生骨料產業的發展。
更多關于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全面數據和深度研究,請關注韋伯咨詢官網或公眾號,或者點擊查看韋伯咨詢獨家發布的《最新!2021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專題調研與深度分析報告(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