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簡介
一、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黨中央為團結科技工作者,為新中國建設事業貢獻力量,邀請科技界派代表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批準由中國科學社、中華自然科學社、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和東北自然科學研究會等4個科學團體共同發起,籌備召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簡稱科代會)。1949年7月,科代會籌備會議在北平召開,選出正式代表15人和候補代表2人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50年8月,科代會在北京舉行,決定成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簡稱全國科聯)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簡稱全國科普),推舉地質學家李四光為全國科聯主席、林學家梁希為全國科普主席。
1958年9月,經黨中央批準,全國科聯和全國科普合并,正式成立全國科技工作者的統一組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50年來,中國科協先后召開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李四光、周培源、錢學森、朱光亞曾分別擔任第一、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周光召為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主席,韓啟德為第七屆全國委員會主席。1991年1月,全國政協七屆十二次常委會議決定,恢復中國科協為全國政協組成單位。目前,中國科協是國家科教工作領導小組、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和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有科協界委員44名。
二、宗旨任務
《中國科協章程》規定,科協的宗旨任務主要是:
1.宗旨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動員科學技術工作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推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2.任務
一是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推動自主創新。二是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作貢獻。三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捍衛科學尊嚴,推廣先進技術,開展青少年科學技術教育活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四是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五是推動建立和完善科學研究誠信監督機制,促進科學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六是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參與國家科學技術政策、法規制定和國家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民主監督工作。七是表彰獎勵優秀科學技術工作者,舉薦科學技術人才。八是開展科學論證、咨詢服務,提出政策建議,促進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接受委托承擔項目評估、成果鑒定,參與技術標準制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和認證等任務。九是開展民間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活動,促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發展同國外的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友好交往。十是開展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十一是興辦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宗旨的社會公益性事業。
三、組織狀況
中國科協由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學會)和地方科協組成。地方科協由同級學會和下一級科協及基層組織組成。組織系統橫向跨越絕大部分自然科學學科和大部分產業部門,是一個具有較大覆蓋面的網絡型組織體系。
1.全國學會。目前,中國科協主管的全國學會共198個,其中中國科協團體會員有181個,包括理科學會42個、工科學會68個、農科學會15個、醫科學會25個、科普和交叉學科學會31個。
2.地方科協。地方科協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市(地)科協和縣科協,總計3141個,其中省級科協32個,副省級、省會城市科協32個,地市級科協381個,縣級科協2696個。此外,還有大量科協基層組織,如鄉鎮科協(科普協會)3.1萬多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9.4萬多個、企業科協1.3萬多個、街道科協近8400多個、高校科協550個。
3.科協機關。中國科協機關設有辦公廳、計劃財務部、組織人事部、調研宣傳部、學會學術部、科學技術普及部、國際聯絡部、機關黨委、離退辦等九個部門,編制為178人。機關直屬事業單位共14個,包括:科學普及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技會堂、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協發展研究中心等,共有事業編制2010個。
4.領導體制。中國科協屬中直系統,由中央書記處直接領導,中央政治局一位領導同志代表中央分管科協工作,國務院一位領導同志分工聯系科協工作,中央書記處每年聽取科協工作匯報。中國科協實行全國代表大會(五年召開一次)、全國委員會(每年召開會議一次)、常務委員會(每季度召開會議一次)領導制度。常務委員會設置學術交流與學會發展專門委員會、科學技術普及專門委員會等14個專門委員會,協助審議需經常委會審定的重大事項。常務委員會下設書記處,書記處在常務委員會領導下主持中國科協的日常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在2008年中國“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新成立的中央部委。是根據十一屆人大政府機構改革方案而組建的。中央將國家發改委的工業管理有關職責、國防科工委除核電管理以外的職責,以及信息產業部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職責加以整合,并且劃入工業和信息化部。另外組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此外,國家煙草專賣局改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國防科工委、信息產業部和國務院信息辦。
會員日
中國科協會員日是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節日,也是在全社會宣傳優秀科技工作者、倡導科學精神和創新文化的盛會。中國科協七屆十一次常委會議決定,自2009年起,將每年12月15日定為中國科協會員日。中國科協會員日主要通過集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類會員日活動,進一步增強科協組織及所屬團體為會員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引導社會公眾正確理解科技社團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調動激發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