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排水|綜合醫院“平疫結合”給排水設計要點
導 讀
簡析“平疫結合”的含義,將綜合醫院“平疫結合”設計過程中給排水主要設計內容歸納為3類,分別闡述其“平”轉“疫”的主要特點。根據歷次的主要設計導則、文件或標準,提出綜合醫院“平疫結合”給排水設計適用的設計要點,在給水、排水、消防給水等系統中總結了可形成綜合醫院“平疫結合”設計長效措施的心得和建議。
1“平疫結合”的含義
所謂的綜合醫院“平疫結合”設計,是指選擇獨立院區或現有院區內相對獨立的區域,設計能滿足醫院建筑對結構、消防、環保、節能等各方面的規范和標準要求,在符合平時醫療服務要求的前提下,滿足疫情時期快速轉換、開展疫情救治的需要。即“平時”醫療服務功能是基礎、“疫時”醫療救治功能為目的、針對疫情的“快速轉換”為關鍵、轉換后“嚴格避免交叉感染”為原則,此四者即為綜合醫院“平疫結合”設計的四要素。由于“疫時”的設計標準普遍高于“平時”,所以“平疫結合”設計均須以“疫時”標準為指導原則,重點是解決“平時”和“疫時”之間如何快速、有效地轉換問題。
2“平疫結合”的含義
綜合醫院“平疫結合”設計的適合區域是發熱門診和獨立的病房樓(感染樓不在討論范圍)。發熱門診是平時用于治療發熱患者,在防控急性、烈性傳染病時用于排查疑似傳染病人的專用診室,其性質決定了該科室的相對獨立性和內部使用時的防交叉感染安全性,一般情況下采取一定的技術加強或優化措施即可滿足疫情時期的最高設計標準。獨立的病房樓具備位置的先天優勢,但普通病房樓內部的醫療流程平面布置、機電系統等與疫情時期的需求有著較大差異,若要滿足“平疫結合”的設計要求,應從設計之初就按負壓隔離病房樓的標準設計,在使用時可以通過關閉某些“疫時”特需的機電系統來滿足“平時”較低的使用需求。
不論是哪種情況的“平疫結合”,其給排水設計內容按照投資成本、技術措施難易程度,具體實施差異程度等內容,大致可以分為3類,暫定為A類、B類和C類(此類別為暫定,且僅供本文使用)。A類主要是指滿足“疫時”使用需求的土建和機電基礎條件,這類基礎條件本身不影響“平時”使用,卻是在設計之初至建設竣工必須定型的,一旦進行“平”轉“疫”時再改動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會影響醫療流程的布置、改變現有的機電系統甚至會局部破壞建筑的結構體系,以至于對“平”轉“疫”產生較大影響甚至是決定性因素的設計內容。B類主要指“平時”無特定需求,可通過預留技術條件來滿足“疫時”需求的設計內容,此類預留技術條件往往具一定的造價和投資規模,“平時”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但具備短時間內快速成型投入使用、施工安裝和調試簡單、材料規格通用性強等特點。C類主要是在“平時”技術條件上稍作局部加強或優化即可滿足“疫時”需求,可有效提升系統安全性、可靠性,但本身易實施、造價低。表1從對造價的影響、“平”“疫”轉換難易程度、設計內容舉例等方面對此3類設計內容進行了歸納總結。

3 綜合醫院“平疫結合”給排水設計要點分析
歷次發布的主要設計導則、文件或標準:①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熱病患集中收治臨時醫院防火技術要求》,以下簡稱“防火技術要求”;②國衛辦規劃函〔2020〕111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設計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一”;③國衛辦規劃函〔2020〕166號《新冠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負壓病區建筑技術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二”。④國衛辦規劃函〔2020〕663號《綜合醫院“平疫結合”可轉換病區建筑技術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平疫結合”導則;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T/CECS 661-2020,以下簡稱“設計標準”。
3.1 給水系統
給水系統設計要點見表2。

注:表中將“*”歸為C類,主要考慮諸如感應式水龍頭等器具在綜合醫院中的接受程度日趨普遍,此類衛生器具的選用在“疫時”為應執行內容,而在“平時”則為具一定利好的可執行內容,在“平時”實施到位,可避免二次施工和投資。
(1)要點1簡析:發熱門診、獨立病房樓為“疫時”使用時,必須嚴格防回流污染;給水系統獨立設置、與主系統之間采用“斷流水箱”銜接作為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措施。
設計建議:分別設置獨立的供水總管。發熱門診一般處于市政水壓供水區,投資受限時可在總管上設置倒流防止器供“平時”使用,但需預留斷流水箱和恒壓變頻泵組位置供“疫時”轉換后使用(簡化的系統原理如圖1所示);投資不受限時可直接設置斷流水箱和恒壓變頻泵組進行供水。獨立的病房樓若全樓處于市政水壓供水區,可按發熱門診方式處理;若底部局部樓層處于市政水壓供水區,則將其納入加壓供水區、按全樓設置斷流水箱和恒壓變頻泵組進行供水為妥。預留的斷流水箱和恒壓變頻泵組位置應盡量靠近供水總管,以便“平”轉“疫”時方便施工、節省時間。

(2)要點2簡析:“疫時”醫護人員和病患用水量高于“平時”;病床不應考慮陪護人員用水量。用水定額按上限值確定可以同時滿足“平時”和“疫時”設計要求。
設計建議:醫護人員和病患的生活給水用水定額可按表3取用。

(3)要點3簡析:“平疫結合”土建底圖應按“平時”平面圖和“疫時”平面圖兩份齊備,且“三區兩通道”劃分應清晰明確。給水管井位置、管道敷設走向、總管減壓型倒流防止器設置等應按“疫時”平面高標準設計,避免“平”轉“疫”時的大量耗時、耗工、耗材。
設計建議:本條要點內容簡化系統原理如圖2所示,平面布置如圖3所示。


(4)要點4簡析:合理設置支管倒流防止器目的是為了嚴格防回流污染、防交叉感染;檢修閥門選用密封性能好的截止閥;合理選用防直接接觸式給水龍頭。
設計建議:在發熱門診的診室、公共衛生間給水支管上、病房衛生間給水入戶管上設置倒流防止器和截止閥,此類配件因條件限制可設在半污染區域內(如圖3所示,為某“平疫結合”病房樓西單元給水管布置平面示意)。發熱門診和病房樓的給水龍頭建議采用免接觸式的感應式龍頭。
(5)要點5簡析:集中熱水系統為了保證用水點的出水使用要求,需要保證用水部位入戶支管減壓閥前進行循環,且循環點至出水點的管道長度盡可能短。管道在敷設時難以避免會穿越半污染區進入病房衛生間、診室等污染區,為了嚴格防交叉感染,在回水管回水至清潔區管井時第一時間采取消毒措施。
設計建議:病房衛生間、診室等用水部位的入戶支管上,閥門、支管減壓閥、倒流防止器等配件設置在半污染區走道內;熱水回水管從支管減壓閥前接出;從回水管接出點至用水出水點的熱水管長度不超過5 m;熱水回水管同程布置,總管回水至清潔區水管井時,設置AOT消毒器等消毒措施(如圖3所示,回水管從半污染區回水至清潔區時,在清潔區空調機房預留AOT消毒器位置并設置旁通管和閥門,“疫時”可快速安裝轉換運行模式。)
3.2 排水系統
排水系統設計要點見表4。

(1)要點1簡析:生活污廢水及其通氣系統應嚴格防止擴散、交叉污染,各自獨立設置具備較高安全性。
設計建議:根據土建專業“疫時”平面劃分的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三區各自設置獨立的排水系統及其通氣系統,相互不串接。
(2)要點2簡析:地漏水封補水措施一般有人工定時補水和自動補水方式,“疫時”應避免人工補水方式。采用洗手盆排水對其補水,在“平時”和“疫時”都是簡單、有效的。“疫時”加強洗手的消毒殺菌措施,可在洗手盆旁設置感應式消毒液,洗手后的排水進入水封,在有效補水的同時也可起到一定的消毒殺菌抑菌作用。
設計建議:利用地漏附近的洗手盆排水對地漏水封補水,補水點設在存水彎前的短管上,水封有效高度不小于50 mm、不大于100 mm,如圖4所示。
(3)要點3簡析:為防止病原微生物通過污廢水通氣系統擴散至大氣引起環境污染,在不影響系統透氣效果的前提下,在通氣管口采取消毒處理措施。對于發熱門診的通氣管可一次施工安裝到位;對于獨立的病房樓可在“平”轉“疫”時進行管口加裝,節省部分初期投資。
設計建議:通氣管伸頂通氣,可適當合并減少出屋面通氣管數量。在管口設置納米光子凈化裝置,如圖5所示。或預留設置條件便于快速轉換。

表4 排水系統設計要點

(4)要點4簡析:對于室外埋地污廢水管道,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管道滲漏引起的病原微生物外泄。
設計建議:污廢水排水管出戶至室外埋地預消毒池之間的埋地管道采用粘接、熱熔連接等可靠的連接方式,不設檢查井,設密閉式清掃口。從室外埋地排水干管的最后一個接入點之前開始設置通氣管,每兩根通氣管接入點之間的距離不超過50 m,如圖6所示,通氣管埋地引入室內專用管井伸頂通氣并設置管口消毒處理措施。半污染區、污染區室外埋地排水管的通氣管回至室內伸頂通氣時,應敷設在污染區內。

3.3 消防給水系統
消防給水系統設計要點見表5。

(1)要點1簡析:室內消火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在“平疫結合”設計中做到針對“三區”完全獨立設置是有相當難度的,造價高、系統繁復。而在小幅增加造價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系統防交叉感染安全性的設計是可以實現的。
設計建議:消防給水管井位置、管道敷設走向按“疫時”土建平面設置,遵循按水流方向經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的原則。對于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當系統規模較大時,可按“三區”各自獨立設置報警閥。圖7是上海某獨立病房樓“平疫結合”設計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簡化系統原理介紹。該系統設計遵循水流方向經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的原則,在不增加報警閥數量的前提下將污染區、清潔區和半污染區從報警閥開始各自獨立成兩個系統。
(2)要點2簡析:主要考慮消防人員、檢修人員工作時的防護安全。
設計建議:將室內消火栓組合箱設置在清潔區的樓梯口、安全走廊、護士站等處,保護距離不夠時酌情在半污染區補充設置。
(3)要點3簡析:現行《傳染病醫院建筑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686-2011)9.3.4條規定:“負壓隔離病房內不應安裝各類滅火用噴頭。”。“平疫結合”設計中此類病房平時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保護,一旦“疫時”轉換成負壓隔離病房應考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誤噴對危重病人的誤傷害問題。
設計建議:病房噴頭單獨設置供水管,在此供水管上設置信號閥(負壓隔離病房自動噴水轉換閥),“平時”信號閥為常開狀態,“平”轉“疫”時信號閥為關閉狀態,如圖7所示。

3.4 其他
其他設計要點見表6。

(1)要點1簡析:應設置洗消場地配套的給水、排水和消毒設施;應注意給水龍頭連接橡皮軟管使用時可能引起的虹吸回流污染問題;應考慮洗消廢水的消毒預處理。
設計建議:洗消場地設置給水龍頭、排水溝、埋地式消毒池,如圖8所示。從市政水壓給水管接出給水支管,設置減壓型倒流防止器或壓力型真空破壞器。排水溝接入埋地式消毒池預處理后廢水排入院區污水處理站。
(2)要點2簡析:防止不同空間的空氣相互滲透,防止病原微生物通過管道與套管、套管與墻體和樓板之間的縫隙擴散、蔓延。
設計建議:管道穿越樓板或墻體時應注意管道外壁與墻體或樓板之間留有一定的距離,便于安裝時密封、填實等操作。給水排水管道、消防管道穿過墻壁和樓板時應設套管,套管內的管段不應有接頭,套管與墻和樓板之間、管道與套管之間應采用不燃燒和不產塵的密封材料封閉;管道與套管之間的縫隙應采用柔性材料填充密實;套管的兩側應設置扣板,應用工程膠密實;管道穿越樓板和防火墻處應滿足樓板或防火墻耐火極限的要求。

4 結語
各種急性烈性傳染病毒不僅具備突發性、強傳染性,更是存在隨時變異的可能性,只有做好隨時抗擊疫情的準備才能及時有效的阻止其蔓延,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綜合醫院是抗擊疫情戰斗中的“硬件”,硬件隨時備戰、思想時時警惕方能止戰。以上從4個方面總結了共14條設計要點及其設計建議,旨在形成綜合醫院“平疫結合”給排水設計的長效措施,既能保證綜合醫院在平時使用階段的醫療服務,也是疫情防控階段一道堅固的鋼鐵防線。除了以上建議的設計要點以外,還應注意“疫時”針對的是傳染性疾病,設計還應滿足《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 50849)的相關規定,以及項目所在地的地方文件和規定,綜合考慮各要點落實的針對性、有效性、地域差異性、經濟性等因素。
微信對原文有修改。原文標題:綜合醫院“平疫結合”給排水設計要點探討;作者:吳健斌、徐鳳;作者單位: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刊登在《給水排水》202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