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 王雅潔
經濟高質量轉型中,綠色發展成為重要抓手。當下,山東節能環保產業迎來龍頭企業培育良機。
山東財經報道獲悉,日前,山東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科技廳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提出,將“整合省屬國有企業節能環保資產,組建我省環保集團。”山東計劃,到2023年,收入超100億元的龍頭企業達5家左右;收入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10個左右。
《實施意見》總體要求明確,聚焦節能環保產業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綠色交通車船和設備制造4大領域。按照時間表,
● 到2023年,全省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0%以上。
● 到2025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節能環保產業實現規模化、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成為山東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水平達到全國前列,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節能環保產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實施意見》的出臺,將有力推動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快速、提質、創新、集聚發展。”在今年3月8日召開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許竹升在介紹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時表示,《實施意見》提出通過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優勢產業集群、發展一批重點園區、打造兩大區域聚集板塊4大舉措,加快構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優良產業生態;通過在項目建設、科技創新、財政稅收、金融、價格等方面,參照“十強”產業扶持政策,拿出務實管用的具體舉措,支持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崛起壯大。
山東財經報道注意到,在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方面,《實施意見》指出,山東實施“410”掐尖扶壯工程,即圍繞4大領域,各選擇10家技術領先、管理先進、規模較大、發展成熟的企業,強化平臺支撐、政策集成和要素保障,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鼓勵通過引進新建、整合重組等方式,打造若干家牽引力控制力強的領航型企業,并對經省相關產業專班認定、符合省級高質量發展獎勵資金支持條件的,按規定給予資金獎勵。
值得關注的是,《實施意見》特別提到,“整合省屬國有企業節能環保資產,組建我省環保集團,充分發揮省級國有資本在環境治理領域的重要功能作用。”
按計劃,到2023年,收入超100億元的山東龍頭企業達5家左右,收入超10億元的骨干企業達50家左右。

打造一批優勢產業集群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山東實施強鏈延鏈補鏈工程,繪制節能環保產業生態圖譜,全面掌握產業短板、鏈條斷點,制定鍛長板重點領域清單和補短板突破環節清單。
山東提出,培育壯大一批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推進“個轉企”“小升規”,加快提升節能環保產業整體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納入省主導產業集群、省特色產業集群及“雁陣形”產業集群名單。到2023年,收入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10個左右,節能環保領域“專精特新”企業增至150家左右。
發展一批重點園區方面,《實施意見》指出,對有較好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基礎和后勁的省級以上生態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低碳工業園區和綠色園區,進一步加大精準招商力度,著力引進產業關聯度高、輻射效應強的龍頭項目,對打通產業鏈斷點堵點的重點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制定節能環保產業重點園區評估辦法,評選一批重點園區名單,實行入庫培育、動態管理。到2023年,培育10家以上節能環保產業省級重點園區。
山東將依托濟南、青島兩大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域,利用節能環保產業基礎良好、科教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等有利條件,打造濟南、青島兩大節能環保產業聚集區。
其中,支持濟南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節能環保產業園,發揮起步區節水型城區建設、綠色低碳試點等優勢,以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中心,加快培育壯大節能環保先進產能,增強區域輻射帶動能力。
同時,進一步擴大青島市節能環保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示范帶動作用,強化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產業協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對國際先進技術裝備服務的承接能力,著力打造山東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高地。
《實施意見》明確,山東將強化財稅優惠、綠色金融等政策支持。加大對節能環保企業上市培育力度,按照相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擬上市企業給予不超過200萬元一次性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