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修改單(征求意見稿)
PART.1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征求意見稿)
關于征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修改單 (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PART.2
為何要修改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修改單(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修改單)已經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那么,為什么要修改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
清華大學教授、該標準修改單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會專家組長王凱軍作了以下解讀:
自2002年《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發布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廢水的總量和占比不斷上升,該標準對科學、依法控制水污染物排放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重要。
過去20年城鎮污水處理的工藝種類增多,處理效果也越來越穩定可靠,但是各種新老工藝基本上都是以生物處理為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沒變,現行GB 18918-2002基本符合當前的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總體技術經濟水平。
但是,GB 18918-2002規定所有水污染物均應“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樣,以日均值計”,已經成為明顯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突出問題,急需修改完善。
首先,該規定制約精準管控。
不同污水處理工藝的排放波動規律不同,有的污水處理廠間歇式排放。
例如,采用SBR工藝的污水處理廠,可能連續2小時以上不排放水污染物,將這些時段計入日均值顯然是不合適的。
再如,如果某些時段排放濃度過高,即使其日均值不超標,也很可能造成較重的環境污染,構成較大風險。
其次,該規定未體現環境科研新成果。
過去20年環境監測技術不斷發展,相應的技術規范也日益完善,尤其是2019年發布實施的《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 91.1-2019)全面規定了污水監測新要求。
例如,對于色度、pH、糞大腸菌群數等項目,新方法要求一次采樣、盡快測定,現行技術、設備也足以支撐這些新要求,因此,HJ 91.1明確規定這類污染物項目不能取混合樣,國內外一系列相關法規標準也作了類似規定。
GB 18918-2002規定監測這類項目要取混合樣、執行日均值,現在看來與更科學的監測方法已經不一致了。
再次,該規定不利于依法監管實際排放情況。
執法人員監測日均值,需要在較長時間里多次取樣。一旦執法人員到場開展監測,排污單位可以采取治污設施“開機歡迎、關機歡送”和調整設備工況、改變投料方式等辦法,臨時制造“達標排放”。
此時,監測日均值失去了反映排放濃度合理波動的意義,成為依法治污的薄弱環節。
因此,現行GB 18918-2002關于所有水污染物要取混合樣、測日均值的規定,在支撐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亟待修改完善。
本次修改聚焦這個突出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對于正常運行、穩定達到現行標準要求的企業來說,預期此次修改不會新增成本。
修改單設置一次監測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細化了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提升了排放標準技術內容的精準性、科學性。
按照修改后的標準,管控要求更加精細,有利于促進排污單位加強自身排放監測和波動規律研究,充分挖掘潛力,進一步提升環境績效。
同時,修改單有利于堵住人為制造日均值“達標”的漏洞,提升監督執法效能,有力督促排污單位如實監測、報告實際排污情況。
因此,預期此次修改有助于提升監管部門和監管對象雙方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在不改變技術工藝、不增加投資成本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環境效益。
制度建設方面的預期效益也值得關注。
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的要求,制修訂污染物排放標準既要研究收嚴排放限值、倒逼產業結構升級,向技術改造投資要環境效益,也要研究在行業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核心技術比較穩定時,通過細化管控要求提升管控效果,向精細管理要環境效益。
此次修改GB 18918-2002就是在細化管控要求方面開展的重要探索,對排放標準體系建設有重要引領作用。
PART.3
現行丨《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及修改單
來源:生態環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