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出臺
(記者范珍)4月16日,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為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省水利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等5部門聯合印發《山西省“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目標任務、重點領域和指標體系。
《規劃》以《國家節水行動山西實施方案》為綱領,系統總結了我省“十三五”時期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的成效,制定了“十四五”節水型社會主要目標指標,研究提出了我省今后一段時間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重點領域和重大舉措。
《規劃》明確,到2025年,在完成《國家節水行動山西實施方案》的目標任務前提下,節水水平進一步提升,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96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2%;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8;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率75%以上,其中黃河流域縣(區)級行政區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率達90%;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9%以內;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礦坑水利用率達到75%。
“十四五”期間,《規劃》圍繞提升節水意識、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強化剛性約束、推動節水示范引領、補齊節水設施短板、加強節水科技創新等六個方面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聚焦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農業農村節水、城鎮生活節水、工業節水、非常規水源利用等重點領域,對重點項目進行布局。一是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以縣域為單元,分批進行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建設一批節水型企業、單位、學校和居民小區等節水示范標桿。二是農業農村節水,要求堅持以水定地,推廣畜牧漁業節水方式,加快推進農村生活節水。三是工業節水,要求堅持以水定產,推進工業節水減污,實施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工程。四是城鎮生活節水,要求堅持以水定人,深入開展公共領域節水,控制供水管網漏損,嚴控高耗水服務業用水。五是非常規水源利用,要求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加大礦坑水綜合利用率。
同時,《規劃》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組織領導和指導協調,充分發揮節約用水工作廳際協調機制,加強各級水利與發改、教育、工信、住建、農業、能源、市場監督等部門溝通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節水工作機制和全社會節水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