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神奇!松山湖這臺巨型“凈水器”養出絕美濕地公園
在東莞生活這么久,你知道這座城市的用水情況如何嗎?這座城市又在通過怎樣的方式推進節水工作及綠色發展?東莞在大家眼里,是珠江流域名副其實的水鄉,但事實上,東莞是一座缺水型的城市,這里人均占有水資源量不到全國數值的七分之一,松山湖近年來的生活用水量也在逐年上漲。
走進東莞市南畬朗污水處理廠,四處綠意盎然,道路干凈整潔。每天,超過20萬噸來自松山湖生態園及石排、企石、茶山等周邊鎮街的生活污水,通過城鎮污水管網收集并輸送到這臺“巨型凈水器”,并經過10多個小時的處理后,由濁變清,成為燕嶺濕地公園的主要生態補水水源。
5月15日至21日是2022年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為此,小編近日來到位于松山湖生態園片區的東莞市南畬朗污水處理廠探訪,了解平日里的生活污水,如何在這里一步步變成再生水,通過“華麗蛻變”推動綠色發展,降低城市用水量。
東莞市南畬朗污水處理廠
經管道流到污水處理廠時,生活污水常常混合著各種固體垃圾。從市政管網進來的污水,首先需要經過粗格柵、細格柵和沉砂環節,去除污水中的各類漂浮物和雜質。
預處理后的污水,實際上還含有大量有機物、氮磷等污染物質。這些污染物質進入自然水體后,會導致水體黑臭及富營養污染。
生化池區域
所以第二步,這些污水要流經生化池的區域,進入生化處理階段。池中復雜的微生物會對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降解,或吸附水中含碳、氨氮、磷等有機污染物,以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二沉池
呆上大約13個小時后,經生化池處理后的泥水混合液進入二沉池,進行沉淀分離。清水從沉淀池上部三角堰溢流出,接著通過V型濾池進行深度處理,進入紫外線消毒池進行消毒,污水就變成了潔凈清透的再生水。目前,污水處理廠有10萬噸尾水,經過燕嶺濕地系統深度處理后被再生利用,從而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通過人工濕地與自然濕地的物理、化學、微生物以及植物吸收等作用,燕嶺濕地深度凈水系統凈化著南畬朗污水處理廠的尾水,使地表劣Ⅴ類污水最終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源源不斷的再生水成為松山湖生態園主要的生態補水水源,使得燕嶺濕地公園的水更清、河更暢、景更美。
如今,燕嶺濕地公園有水生植物超過60種,可觀測到的鳥類有100多種。市民在此漫步,可以切實感受到生態治水的成果。
燕嶺濕地公園生態治水成效顯著
松山湖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發揮經濟效益,接下來,該污水處理廠將探索更多水資源利用方式,探索將再生水用于市政道路噴灑、園林綠化等,進一步“盤活”生活廢水,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出品:松山湖融媒體中心
編輯:張莎
攝影/視頻:黃政正
審校:黃少宏 陳啟亮
近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