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開出中央督察整改“藥方”,有何亮點?
時間:2022-09-19 10:24
來源:中國環境APP
評論(0)
如果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對各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的“體檢單”,指出存在的環境“沉疴頑疾”,那么,督察報告整改方案就可以說是有針對性的“藥方”。
隨著9月16日貴州省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對外發布,至此,第二輪第五批的黑龍江、寧夏、陜西、貴州四地的整改方案都已公布。
一條條整改目標、一項項問題清單、一個個權責單位,如何“對癥下藥”整治環境問題?這四地都表明了決心,具體有何舉措。
一目了然,明確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時間表
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是各地發展的重要內容。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也一直是各地整改方案中的重點,這次四地都明確了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時間表。
陜西在整改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國考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3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不低于82.9%,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不高于0.6%;111個國考地表水水質斷面Ⅰ—Ⅲ類比例達到91.9%,劣Ⅴ類比例不高于1.8%,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全省單位GDP能耗較2020年下降13%,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20年下降18%。
同樣,黑龍江的整改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4%、細顆粒物(PM2.5)濃度不高于27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不高于0.7%;全省國控斷面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不低于72.6%,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比例不高于0.7%;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左右,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70%左右,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減少。
寧夏的整改方案則提出,2022年底,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3%。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保持Ⅱ類進Ⅱ類出,20個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比例達到80%,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控制在10%以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到2025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指標考核任務。
貴州在整改目標中雖未表明具體時間節點,但明確提出搶抓“十四五”關鍵期、窗口期,積極推動生態環境系統性治理,扎實推進白酒產業、磷污染、錳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工業園區環境治理等七個重點攻堅專項,下大力氣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系統性難點問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有了目標,具體如何推進?通過梳理,記者發現,這四地的整改任務清單共歸納整理了超過兩百條的整改任務,其中,黑龍江54條、寧夏75條、陜西41條、貴州58條。
為推動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到位,寧夏和黑龍江兩地還詳細列出整改任務的時間節點。寧夏75項整改任務,2022年完成28項,2023年完成29項,2024年完成4項,2025年完成11項,長期堅持3項。黑龍江針對梳理出的54項問題,2022年年底前完成整改16項、2023年年底前累計完成整改40項、202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三項問題階段性完成,長期推進),督察組移交的責任追究清單2022年6月底前全部依規處理,2330件群眾舉報問題按信訪辦理相關規定2023年年底前整改到位。
因地制宜,推動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梳理四地的整改任務清單,可以看出關注重點主要涉及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兩高”項目、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等領域。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思想認識到位,工作執行才能更有力。為此,在四地的整改方案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毫無疑問成為重中之重的“榜首”。
針對這項任務,四地明確了“立行立改、長期堅持”的整改時限,并明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決心。
在思想認識上的決心,四地高度統一,但由于各地所處環境不同,四地的整改方案又各有側重,一些更有針對性、更具有地方特色的“偏好”在列其中。
保護大江大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赤水河是長江上游重要的一級支流,生態地位重要且敏感。近年來,貴州省在加強赤水河流域整治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流域生態保護形勢依然嚴峻。為此,貴州編制赤水河、烏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攻堅行動方案,鞏固提升水質達標率。強化赤水河流域環境監管,逐步推進重點企業取水、排水、管網收集和重點溪溝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仁懷市白酒企業綜合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探索建立水平衡自動監控系統。同時,制定印發《關于推進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產業規范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加快促進白酒產業規范高質量發展。
地處黃河上游并作為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寧夏,是沿黃唯一全境屬于黃河流域的省份,即便如此,寧夏依舊是水資源缺乏的地區。數據顯示,寧夏全區80%的地域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西、北、東三面被沙漠和沙地包圍,生態環境敏感復雜。
寧夏的整改方案指出,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并以此為契機,立足區域產業發展基礎、資源環境容量、開放開發潛力,推動全區發展。同時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原則,規范黃河水資源利用,強化用水定額管理,提高農業用水水平,提升工業用水效率,推進中水回用工作。堅決糾正“挖湖造景”亂象,上下協同、部門聯動,共同推進整改落實。
無獨有偶,提出全面貫徹“四水四定”原則,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還有陜西。陜西在整改方案中明確了“到2025年,黃河流域65個國考斷面Ⅰ—Ⅲ類比例不低于86.2%,劣Ⅴ類比例不高于3.1%”的目標。同時,陜西深刻汲取秦嶺違建事件教訓,嚴格實施《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深入實施秦嶺區域重點生態治理工程。
“加強漢江、丹江流域水質目標管理與跨界斷面監測預警,推進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生態保護建設,凈化水質,涵養水源,完善水源地生態保護和水質管控長效機制……”堅決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也是陜西的重點任務之一,并明確提出了“到2025年,漢江、丹江等河流總體水質保持為優,干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以上”的目標。
為保護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貓”,發揮其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黑土地保護無疑成為黑龍江的重點任務。黑龍江劃定耕地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深入排查并嚴肅查處土地違法特別是亂占耕地、破壞耕地、盜挖黑土等行為。同時堅持水土保持與耕作、生物措施相結合,防治黑土耕地水土流失。
綠色發展,將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與督察整改有機結合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做好“雙碳”工作的重要性,從四地的整改方案端倪可察。
陜西提出,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構建全省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制定能源、工業等領域和鋼鐵、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實施方案;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關中地區新建耗煤項目實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到2025年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大力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實施節能重點工程,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減少能源資源浪費。
黑龍江聚焦推動數字化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行業綠色化改造,到2025年全省建成綠色工廠100家、綠色工業園區兩個,“十四五”期間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0%以上。同時,加快新材料、機器人和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實現石墨資源高質化利用。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有效發揮森林、草原、濕地等固碳作用。
貴州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因地制宜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綠色產業,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專項行動和工業倍增行動。寧夏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協同推進降碳、節水、減污、擴綠、增長,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推進產業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
整改方案已經發布,未來落實情況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