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泥主要來源于石油勘探開發過程、鉆井、作業、集輸、儲運、煉化等。據1965年以來石油產量數量及處理量數據估算,我國待處理油泥存量達1.59億噸,按每方1500元/噸處理成本核算,存量規模逾2000億元。此外,我國年油泥產生量在1000萬噸以上,年新增市場空間約90億元。千億油泥處理藍海,勢必帶來油泥處理技術和裝備的空前發展,也勢必會引發更多環保科技企業及相關油田下游服務公司發力掘金。

國內各大油田的油泥產量相當大,從我國區域來看,黑龍江、山東、陜西、新疆存在較大體量的油田,是油泥行業的主要市場。油泥含油率高,存在大量的苯系物、酚類、蒽、芘等有惡臭的有毒物質,未合理處理,將造成原油的大量浪費、耕地的大量占用、環境的嚴重污染、龐大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油泥必須得到合理處理和有效利用。
自2010年以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石油石化行業油泥等固體廢物的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問題,陸續出臺了與油泥相關的標準規范,用于指導油泥處理處置。目前,國內外油泥處理處置技術主要有填埋、固化處理、焚燒法、熱水洗滌法、熱裂解法等近十余種。2020年,含油污泥熱解處理裝備、污油泥熱分解處理成套裝備分別被列入《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應用類與推廣類。這一政策的加碼,無疑為熱解技術挖掘油泥藍海提供了有利支撐。萬容科技近十年研發攻克,2019年實現了無氧熱解技術及裝備在油泥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在無氧條件下,含油沾染廢棄物、落地油泥、煉油廠油泥、罐底油泥、鉆井巖屑、地面溢油等各類油泥(HW08)加熱后碳鏈斷裂,分解成小分子的碳氫、碳氫氧等化合物,最終生成熱解氣和熱解炭。熱解氣中不可冷凝的氣體經凈化、穩壓等工序后進入燃燒室燃燒供熱,可冷凝的氣體形成熱解油。熱解氣實現了煙氣余熱循環,達成了能量的階梯利用;熱解油可用作煉油廠原料油,也可直接作為燃料油使用;熱解炭作為碳加工原料,可制備為吸附劑。油泥含有一定數量石油烴,具有含油率高的特點,通過熱解技術及裝備將其轉化為熱解氣、熱解炭、熱解油,穩定油泥中的重金屬,不產生二噁英,全部產物充分利用,實現了油泥中油氣回收和碳渣再生,實現油泥“變廢為寶”。

目前該技術已應用于全國多個項目。項目全程采用智能自動化操作,運行穩定而安全,產出物物盡其用。業主可自主選取序批式、連續式等熱解工藝處置各類油泥:針對成分復雜的油泥可選擇序批式熱解;油泥成分相對簡單,產能要求大,智能化程度要求高,能耗要求低可選擇連續式熱解。萬容科技無氧熱解技術及裝備減碳、節能、效果明顯,具有抑制二噁英及重金屬危害、靈活多用、產出效益高、運行穩定安全、智能自動化、資源利用率高、物料適用廣、環境效益好、投資收益佳、組合式工藝、處理成本低等特點。油泥熱解處理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隨著石油資源開采、利用、儲存難度的增大,油品生產中添加劑的增多及環保趨嚴形勢等因素影響,油泥處理難度越來越大。從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全面權衡,油泥熱解將是切實可行的方法。而隨著該技術在原油種類、工藝特點、油泥特性、企業需求等領域的不斷深化,油泥熱解將逐步走向智能化、綠色化和低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