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發力 減源擴能
寧波象山水桶岙垃圾填埋場“華麗轉身”
浙江省象山縣是東海著名的產魚區,這里三面環海、兩港相擁,是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和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美麗港灣需要生態治理與守護,需要更完善的“防污、治污”策略。
不遺余力,實現垃圾填埋場的“華麗轉身“
象山縣水桶岙垃圾填埋場位于東陳鄉松岙村與旦門村中間的水桶岙上,1995年正式建成使用。這是象山縣唯一的垃圾集中地,每天要接收來自象山縣的500余噸垃圾,產生近200噸的垃圾滲濾液。垃圾填埋場下面有7個池,用來收集從垃圾場流下來的垃圾滲濾液。而氧化池緊靠著灘涂,其潛在的污染風險不言而喻。
如何做到生活垃圾“零填埋”“無滲濾”?象山縣委書記積極召開專題會,多次聽取綜合執法、生態環境等部門的匯報,并組建“109”專項工作組,抽調全縣骨干力量,實地走訪填埋場周邊村莊,征集意見,并制定了三村人居環境提升方案。
象山縣堅持三大項目齊發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填埋場生態化循環改造項目、沼氣綜合利用項目同步完成。其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設置兩條日處理生活垃圾300噸的爐排爐焚燒線,每條焚燒線配一套煙氣凈化系統,并預留一條300噸生產線建設條件。焚燒線的啟用,讓象山縣實現了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標。
填埋場生態化循環改造項目第一階段建設包括垂直防滲系統、雨污分流系統、滲濾液調節池等,對簡易填埋場進行了全面污染治理。在第二階段,項目實現了衛生填埋場的擴建,場地平整及堆體整形、地下水收集導排系統、滲濾液收集導排系統、填埋氣體收集導排系統等先后建成,滲濾液處置能力大幅提升。
綠草如茵,花木繁茂,昔日的垃圾填埋場已經全面實現封場復綠。茶余飯后,市民紛紛前來散步,親子活動、婚紗攝影等活動不斷,水桶岙垃圾填埋場實現了“華麗轉身”。
治標更治本,做美麗港灣的“生態衛士”
垃圾填埋場中的垃圾滲濾液和填埋氣體會從填埋場內滲漏與釋放,將導致地下水污染、大氣污染、火災和爆炸以及填埋場沉降等問題。
垃圾處理需強“治標”重“治本”,象山縣緊盯滲濾液處置問題,堅持標本兼治,注重常態長效,在提升滲濾液處置能力的同時實現源頭減量,積極做象山美麗港灣的“生態衛士”。
同時,豐富的主題宣教活動不斷開展。截至8月中旬,象山縣委組織開展“垃圾去哪了”青少年主題教育活動4次,接待參觀游客1200余人(次)。廣大青少年通過宣教活動直觀感受到生活垃圾“變廢為寶”全過程,為建設“無廢城市”積蓄力量。
不僅如此,象山縣還完成了滯洪區景觀工程,適時啟動閉環管理建設,策劃舉辦“雙碳打卡”活動,以一流的技術水平、科學的項目布局,打造象山優美的生態環境。
2021年,象山縣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平穩,環境空氣質量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地表水水質保持穩定,局部有所改善,主要水源地水質保持良好,近岸海域水質有所提升,生態環境狀況指數持續保持優級。
水清灣美灘凈,象山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高標準、高水平推進美麗象山建設。借助第19屆亞運會承辦機遇,象山縣串聯起獨特的山海風光、半島風情、漁家民俗等資源,建設獨具辨識度的海上“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